青岛,那一抹亮丽的高原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那一抹亮丽的高原红

青岛,那一抹亮丽的高原红      海滨旅游城市青岛。   2005年4月底,暖暖的海风开始吹拂。一群朴实的藏族小姐妹,经过五天五夜的跋涉,从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来到了祖国的东部城市山东青岛,为这个原本美丽的海滨城市,注入了一抹亮丽的高原红。这14 位年龄在18 至24 岁的藏族姑娘,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离开过西藏,许多人甚至都没有离开过日喀则,却一路从西部到了东部,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现在,两年时间过去了,除了当初第一批14 位藏族姑娘在青岛幸福地生活和工作外,其后又来了第二批、第三批。现在,她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到近40 人。   是什么机缘使她们来到青岛?是什么动因使她们远离家乡?两年来,她们的生活怎么样?而将来,她们是继续在青岛生活下去,还是回到亲爱的故乡?带着种种疑问,2007 年的春天,我们从西藏来到青岛荣达针织有限公司,看望这些生活在接近零海拔城市的藏族姑娘。   荣达针织有限公司坐落于青岛市区中部的四方区,是青岛有名的交通枢纽区、加工工业区和民俗民情旅游区。40名藏族姑娘,时间最长的在这生活了近两年,短的也有五个多月,看到来自家乡的记者,听到亲切的乡音,虽然掩饰不住地激动,但朴实腼腆的本性使然,过了很久才打开她们的话匣子。   是幸运更是机遇      姐妹们开心地逛街。   以往,对于日喀则的藏族姑娘们来说,除了到内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上学外,到内地生活打工,是她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当知道有机会到青岛工作,对这个只是从电视上看见过的拥有大海的城市,充满了神秘的想象。首批只定了10 多个名额,却引来了40 多位报名者。通过对学历的要求、普通话基本要求、身体健康状况等筛选后,第一批14 人幸运地来到青岛学习。姑娘们来到的是青岛荣达针织有限公司。针织厂的工作,有10 多道工序,这些在日喀则当地,农活家务都是一把好手的藏族姑娘,初来之时却让最简单的缝合工序急得一夜一夜难以入睡,甚至还躲在被子里哭。但心灵手巧的她们勤学苦练,半个月后上手了,其它更难的工序也被她们一一克服。索南卓玛已经学会了三道工序,合缝、斡边和撸领子,在这方面,还做起了第二、第三批藏族姑娘的“师傅”。23 岁的达苍在这里不但学到了缝纫技术,还学会了上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上网学习新知识。她说:“在这里,挣到钱,学到技术,还见了世面。”   工作之余,她们还去四方区政府旁边的图书馆,看杂志看书。周末喜欢到小店里淘既便宜又漂亮的衣服;到五四广场和栈桥公园吹吹海风,听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观赏怎么也看不够的大海,买几串贝壳做的小手饰;到中山公园看看各种各样的鲜花;到音乐广场听听歌儿,高兴的时候自己也亮开歌喉唱几嗓子;藏历新年来临,就着“青岛啤酒”吃着自己做的藏餐……   2006年7月,她们把工作了一年的积蓄寄回家,从家人、亲戚的夸奖里,她们有了一种成就感。“我很幸运,亲戚们都非常羡慕我。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打工和学习的机会,把学到的本领带回家乡。”小姐妹们也经常这样互相鼓励。      要输血更要造血      热闹繁忙的生产车间。   将西藏姑娘送到内地搞劳务输出,缘于青岛第四批援藏干部入藏后进行的“普九”普查。原青岛市四方区委常委,赴藏后任日喀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金国告诉记者,他们到农牧民家,对一些辍学儿童的家长做工作,劝说让孩子们重新回到课堂上。家长们却说:“上学有什么用呢?上完学还不是要回来放羊?”   “得让农牧民群众体会到读书的价值,切实感受到知识对于他们的意义。送藏族姑娘到青岛劳务输出,既为日喀则市培养了新一代工人,又让农牧民看到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陈金国说。   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既能让孩子们学到的技术以后能较为便利的运用,又必须是无污染、回来后易于开展的轻工业;还要找一个有一定奉献精神的企业家,愿意无偿培训藏族员工; 考虑到输出的是藏族姑娘,最好还是找个女老板方便一些。在青岛找一个企业不难,找一个以上条件都要符合的企业,却并不容易。为此,援藏干部们把青岛的企事业单位一个个的捋,一个个顺,并最终选择了青岛荣达针织有限公司,并开启了西藏地方政府首次对外劳务输出的先河。   “青藏铁路开通,给西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机会越来越多,但没有一技之长,机会来了也没办法把握。变输血为造血,才是援藏工程的最终目的。”原市南区委副书记、现日喀则地委委员兼日喀则市委书记慕建民深有感触地说。      是老板更是家长      日喀则姑娘们在工厂门前合影。   最初答应接受第一批14 名藏族姑娘时,青岛荣达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盛对于民俗差异、生活差异、语言差异可能带来的困难,并没有想太多。对于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近20 年的她来说,这只不过如同工厂里来来去去的工人,没有太多的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