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李尔然PPT
台湾一项连续13年的研究调查了抗生素使用和院内感染G(-)菌对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图中深灰色条形阴影柱代表碳青霉烯类的年使用量,从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碳青霉烯类使用量的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也就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产生MDR的主要机制包括:产生各种水解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的改变、外膜通透性下降或外膜蛋白表达缺失以及外排泵机制。简而言之,可以主要归为两个方面: 1、细菌产酶,进而破坏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例如ESBLs、AmpC酶、金属酶等。 2、细菌本身的某些特性,降低了抗菌药物的菌体内浓度,例如孔蛋白缺失、主动外排增加等 这是国内对39株不动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类型的一项分析。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同一株不动杆菌可以产生多种?内酰胺酶,包括A类的PER-1,TEM-1,SHV,C类的AmpC,D类的OXA-23。 国内已经发现产OXA-23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并且多家医院大多数的亚胺培南耐药株产生OXA-23碳青霉烯酶。 外膜孔蛋白OprD2是亚胺培南进入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通道 Opr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应用抗生素治疗将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过度表达,目前了解较为清楚的外排泵有四种。根据其蛋白组成命名如下: MexA-MexB-OprM; MexC-MexD-OprJ; MexE-MexF-OprN; MexX-MexY-OprM。 以上我们讨论了临床所面临的非发酵菌感染的严峻形势,它们难治的原因即多重耐药(MDR)以及MDR的发生机理。那末,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MDR的非发酵菌的感染以指导治疗? 那么,一旦诊断存在MDR非发酵菌感染,应该如何应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是关键。 舒普深,多重机制应对非发酵菌多重耐药 舒普深应对MDR非发酵菌机制之一:有效灭活β-内酰胺酶 Levin A.S. et al.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ious Diseases.2002,8:144-153. 1. 头孢哌酮/舒巴坦通过细胞外膜 2. 舒巴坦灭活b-内酰胺酶 3. 头孢哌酮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发挥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可快速通过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三种孔蛋白,因此具有更高通透性 Sachiko Satake,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990; 34: 685-690. 舒普深应对MDR非发酵菌机制之二:快速通过孔蛋白 舒巴坦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 Nakae T, et al. Microbiol Immunol 2000;44(12):997-1001. 舒普深应对MDR非发酵菌机制之三:有效抑制外排 被 抑 制 的 不 动 杆 菌 累 计 比 例 (%) 舒巴坦的浓度μg/ml FASS RJ,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990; 34(11): 2256-2259.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有内源性抗菌活性 舒普深应对MDR非发酵菌机制之四:两种组分协同作用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 对61%的不动杆菌菌株表现出抗菌协同作用 对39%的不动杆菌菌株表现出抗菌相加作用 Jones RN,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1987; 25(9):1725-1729. *头孢哌酮/舒巴坦 0.5g/0.5g @头孢哌酮/舒巴坦 25mg/kg/25mg/kg 舒普深应对MDR非发酵菌机制之五:在多种组织、体液中分布良好 舒普深敏感应对非发酵菌[1] 1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5): 289-295. 2 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2007. ? 2007年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指出,碳青霉烯类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时,需注意在疗程中某些菌株可出现耐药[2]。 细菌 耐药率(%) 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舒普深 23 25 19 亚胺培南 31? 31 97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34 59 52 头孢吡肟 28 62 54 头孢他啶 29 59 27 体内试验证实舒普深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良好 存活率(%) 时间(小时) PH Chandrasekar,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993; 37(9): 1927-19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