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血与血液保护解读
* 由于对受血者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是白细胞与血浆中的成份,故只要不是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则应尽可能输红细胞。令人高兴的是,我院输血科已开展了这项工作。 * 急性出血时的成分输血 失血量 输血种类 20% 红细胞 40% 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 60% 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 75% 同上+血小板或新鲜全血 * 全血与红细胞+血浆有何区别? 关键的区别在于保存条件的不同! * 红细胞 4。C 血小板 22。C 凝血因子 -20。C *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血中,根本就不可能有血小板何凝血因子。 * 现认为,是否进行成分输血是反映一个人医院与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 按国家要求,成分输血比例应达到 三级医院 70% 三特医院 85% 目前欧美 94% 我国三医大与301 95% * 值得高兴的是,2003年底,长寿区安全工作会与无偿献血工作会已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提上了议事日程,要求献血要保证质量,用血保证安全,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在今年要达到50%。 * 五. 输血指征 * 传统的输血指征是: Hb<100g/L或Hct<30%。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用血安全的关注,已进行了重西新评估,发现若仅就血液的载氧能力而言,即使Hct等于20%,依然能保持正常。 * 所以卫生部 2000年输血指南如下 * 内 科 病 人: 慢性贫血及缺氧,Hb<60g/L或Hct<20%时输红细胞; 内科急性出血或有出血性休克,Hb<60g/L或Hct<22%时可考虑输全血; * 手术及创伤病人: 1. Hb>100g/L不必输血; 2. Hb<70g/L输浓缩红细胞; 3. Hb70-100g/L之间时,根据病人的代赏能力、一般情况和脏器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 ASA输血指南: 1. Hb>100g/L不必输血; 2. Hb<60g/L可输血; 3. Hb60-100g/L之间时,根据病人 具体情况而定。 * 为防止临床上不恰当的输血,美国一些医院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设立输血委员会,审查手术中输血病人术后的确Hct,如超过33%,则麻醉科医生必须说明输血的原因,然后由输血委员会评估其输血是否恰当。 * 医学论坛报为此出了专刊,前中华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罗爱伦教授亲自撰文介绍并推荐贺斯。 * 贺斯是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羟乙基淀粉(HES)的代表药物,是目前欧洲应用最广泛的人造血浆代用品。其平均分子量为200000D,平均克分子取代级为0.5。 * 克分子取代级(Ms) 和 取代方式???? * 克分子取代级(Ms)反映羟乙基化程度,即抵抗酶解能力的强度。 羟乙基基团在C2位置的取代对血清淀粉酶的抵抗力最强。 * 分子量相同时,Ms 越高(>0.6),则血管内停留时间越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高,尤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越大。 * 贺斯的克分子取代级为0.43~0.55。因此克服了706代血浆的缺点。 * 贺斯的作用机制包括:阻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降低黏附因子浓度;改善内皮细胞供血和活性;防止和减轻毛细血管漏。贺斯独特的理化特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作用机制,使其适用于各种容量不足和休克的治疗。 * 血容量丢失1 L的病人,需输入3L平衡液或1.6L的明胶溶液,2小时后还必须继续补充方可维持正常血容量。如果输入贺斯6%,只需要1 L,而且一次给药后循环稳定可维持4~6小时。5%的人白蛋白和右旋糖酐也只需1 L,但循环稳定性的维持不如贺斯,扩容时间也短。 * 贺斯的低取代级保证了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其血浆半衰期仅为3~4小时,1周后,可完全自体内清除。贺斯在推荐剂量内,对凝血机制的影响仅限于血浆稀释效应。 * 贺斯不影响肾功能。由于贺斯的分子结构与糖原非常相似,所以无免疫原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仅有0.058%,为明胶溶液的1\6,右旋糖酐溶液的1\4.7。 * 益 极 疏 益极疏是我国三九集团近年生产的 409 代血浆的换代产品,虽然它的成份含量和 409 一样,但是据说由于工艺流程不同,所以纯度不同,故副作用大为减少,因而在用量上也打破了过去的限制。 * 近来国内又有菲克雪浓、右 旋醣酐氨基酸复合液等新的胶体液进入临床。各种胶体液的优劣文献报道也其说不一,但在血液稀释中根据各个医院或医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