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 从基因型到表型基因与环境作用的关系;2.2 从基因型到表型:基因与环境作用的关系;2. 外显率: 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
例: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或Aa,在有光的条件下,应该100%形成叶绿体,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
例:在黑腹果蝇中,隐性的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那也就是说90%的ii基因型个体有间断翅脉,而其余10%的个体是野生型,但它们的遗传组成仍然都是ii。; 3. 表现度:基因的表达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基因的表型效应会有各种变化,将个体间这种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叫表现度。
例:人类成骨不全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杂合体患者可以同时有多发性骨折(骨骼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蓝色巩膜(眼球壁后部最外面的一层纤维膜呈白色)和耳聋等症状,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临床表现,所以说这基因的表现度很不一致。;;2.3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2.3.1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不完全显性; F1为中间型,F2分离,说明F1出现中间型性状并非是基因的掺和,而是显性不完全;
当相对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一致。;5.随所依据标准的不同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 ; 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体状态时就可导致个体死亡。如人的
神经胶症基因只要一份就可引起皮肤的畸形生长,严重的智力缺陷,多发性肿瘤,所以该基因杂合的个体在很年
轻时就丧失生命。; 在孟德尔以后的许多遗传研究中,发现了复等位基因
的遗传现象。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指在同源染色体
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生物中是比较广泛地存在的,如人类的
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人类血型有A、B、AB、O四种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是
由3个复等位基因( IA、IB、和i )决定的。IA与IB之间表示共
显性(无显隐性关系),而IA和IB对i都是显性,所以这3个
复等位基因组成6种基因型,但表现型只有4种。; 在一个正常二倍体的细胞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只能存在一组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只有在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才有可能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成员。
在同源多倍体中,一个个体上可同时存在复等位基因的多个成员。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大多数高等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其中有些能正常自花授粉,但有部分植物如烟草等是自交不育的。在烟草中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1、S2、……S15构成一个复等位系列,相互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2.3. 1.4 一因多效 ;2.3.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2.3.2.1 基因互作;2.3.2.2 互补基因;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互补基因: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
如香豌豆:
P 白花CCpp × 白花ccPP
↓
F1 紫花(CcPp)
↓
F2 9 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F2 9 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2.3.2.3 抑制基因(修饰基因);2.3.2.4 上位效应;1.显性上位:基因B掩盖了另一对非等位显性基因Y的表现。F2中的分离比是:12:3:1
; 狗毛色的显性上位遗传 ;2.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上述实验中,隐性基因cc能够阻止任何色素的形成。因此只要cc基因存在即使其他基因的存在也不能呈现出颜色,而表现出白化, 没有cc基因,R基因控制黑色性状,r基因控制淡黄色性状。 ; 隐性上位:上位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即aa掩盖了B的作用,称为隐性上位。F2中的分离比为:9:3:4。 ;; 所以,上述基因互作中,只是表现型的比例有所改变,而基因型的比例仍然和独立分配是一致的,这是孟德尔遗传比例的深化和发展。;2.3.2.5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4.一个基因?许多性状的发育:一因多效。;5.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现象从生物个体发育整体上理解:;2.4. 遗传的染色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