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VIP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哀悼 搁浅 烦芜丛杂 安帮定国 B.趋逐 诅咒 坚韧不跋 不寒而粟 C.给予 嫉恨 浅尝则止 不计其数 D.建树 衷心 哀红遍野 并行不悖 【答案】 B(A项烦—繁,帮—邦;B项趋—驱,跋—拔,粟—栗;C项嫉—忌,则——辄;D项红—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带着明信片按图索骥,为每一家书店拍照、写见闻、写评论、敲下纪念章,在微博开设“100个独立书店走访计划”话题。 B.作为波兰东南部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热舒夫的航空和制药业在波兰举重若轻,其中航空业更是闻名欧洲。 C.“远望号”船队自从走向浩瀚的海洋,就时常与狂风恶浪狭路相逢。面对一次次艰险,他们经历着抉择和考验。 D.睡眠时间与身体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答案】 A(A.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B.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C.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D.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3.下列对句中加点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句中“停止思想”一词,一方面委婉地表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另一方面突出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崇高品质) B.即使没有别的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用“即使……也”这一让步复句,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功绩) C.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句表现了马克思对敌人极大的蔑视和无畏的气概) D.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首先”一词说明马克思不是理论家) 【答案】 D(“不是”的判断不符合事实和逻辑。) 4.下列对第1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逝世时间写得那么具体、明确,是因为恩格斯时刻关注着马克思的病情发展。 B.“两分钟”是为了突出恩格斯仅仅离开两分钟,却没有和生前的战友见上最后一面的痛苦、遗憾的心情。 C.“当代”“最伟大”分别突出了马克思的现实意义和崇高的地位。 D.“停止思想”是恩格斯不忍说出马克思逝世而采用的“讳饰”的手法。 【答案】 A(关注病情发展→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应该永远记住的特别的日子。) 5.下列对第2段两个“对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 B.前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亲自参加并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 C.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两个“对于”的内容展开,因而此句是全文的纲。 D.两个“对于”涉及马克思的两大方面的贡献,其位置可以互换。 【答案】 D(不能换位,一个小,一个大,一个是对实践,一个是对理论。) 6.下列对第3段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中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B.本段由一句话构成,句子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C.作者用一系列的关联词组成本段的一个长句,体现了极其严密的推理过程。 D.句子主干前的状语,用类比法突出马克思发现的伟大意义。 【答案】 A 7.对文章第三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8自然段开头的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伟大。 B.“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C.“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 D.“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是一般悼词的结语,是形式的需要。 【答案】 D(照应全文,总结全文。)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8.揣摩上面这段文字中的第一句话,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办报纸,创立国际工人协会,与资产阶级作斗争,所以敌人忌恨诬蔑他。 B.马克思有来自多方面的攻击,腹背受敌,处境十分艰辛,斗争格外艰难。 C.马克思潜心研究革命理论,尚未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