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届高三上学期考试试题汇编词(1).docVIP

语文:2011届高三上学期考试试题汇编词(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 1.(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11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2.(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段考试)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前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本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时所作。②漏天: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③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④ 华颠:白发。⑤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 (1)从词中看,作者在重阳节做了哪些事?(不超过12字) 答: (2)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表达技巧或炼字用词对表现主旨起到的作用。 答: 答案 (1)饮酒、作诗、驰射、头插菊花。(2)角度有:夸张(一漏天)、反衬(环境艰 苦反衬乐观)、典型细节的选取(黄菊上华颠、拍古人肩)、极富表现力的字词的使用(上、追、驰、拍等)、用典等等。 要求明确答出选取的角度,有结合内容的简要分析,在表达作用的表述中出现乐观、豪迈、开朗、老当益壮等能表达主旨的词语答案示例:本词开头两句,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被贬之地环境之恶劣;在屋里如在船中,可见其潮湿艰难。对下阕表达的开朗、豪迈之情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3.(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浣 溪 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①。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答案 (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抑”);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 (2)“此情”是指诗人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 4.(河北省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