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Ⅰ.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检查Ⅰ

心脏检查Ⅰ 心脏物理检查的基本条件 ??? 1.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 2.受检者应充分袒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进行检查。 ??? 3.身体勿左右倾斜,以免影响心脏的位置。 ??? 4、环境安静,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不低于20℃。 ??? 5.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 ??? 6.如为重症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 内 容 视 诊 触 诊 叩 诊 听 诊 一. 视 诊 检查方法:视诊时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视线与胸廓同高,切线位观察 视诊内容: 心前区 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间隆起 见于: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狭窄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心前区隆起 胸骨右缘2肋间隆起,见于: 主动脉弓动脉瘤 升主动脉扩张 心前区扁平,见于: 扁平胸 鸡胸漏斗胸 心尖搏动 概念:左室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使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搏动范围为2.0-2.5cm 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右心室肥大 剑突下搏动 肺气肿、右心室肥大 腹主动脉瘤 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底部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二. 触 诊 触诊应与视诊相互应证 触诊的手法 右手全手掌 手掌掌侧(小鱼际)—震颤 示指、中指的指腹—心尖搏动 触诊内容 心尖与心前区搏动 心尖部抬举性搏动:心尖区徐缓的、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症。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震颤(thrill) 心包摩擦感 震 颤 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机制:与杂音相同 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成正比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心包摩擦感 部位: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 时相:收缩期、舒张期—双相 触诊:粗糙磨擦感 收缩期 坐位前倾 呼气末为甚 三. 叩 诊 叩诊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 叩诊结果:绝对浊音和相对浊音 心浊音界\心浊音界.html 相对浊音区反映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叩 诊 叩诊方法 患者坐位: 板指与肋间垂直 患者平卧位: 板指与肋间平行 叩 诊 叩诊顺序 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左侧: 由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 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侧: 先叩出肝上界, 在其上一肋间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叩 诊 心浊音界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心浊音界各部分的组成 心浊音界改变 心脏移位 横膈位置上移:肥胖、小儿、妊娠、腹水等-左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心脏本身因素 心脏本身因素1 左心室增大 表现:心界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靴形心 见于:主动脉瓣病变及高血压心脏病 右心室增大 表现:心界向两侧增大,心尖左上翘,因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故向左增大较为明显,浊音界不向下扩大 见于:单纯二尖瓣狭窄、肺心病 左、右心室增大 表现:心界向两侧增大,称普大心 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 心脏本身因素2 左心房及肺动脉段增大 表现:心界在胸骨左缘2、3肋间增大 心腰丰满或膨出,梨形心 见于: 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 表现:坐位时呈烧瓶样 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 表现:心界在胸骨右缘1、2肋间增宽幻灯片 35 心肌病 * * 心尖搏动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1)生理因素 2)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①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②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③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 ④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肋间。 ⑤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1)生理因素 心尖搏动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1)生理因素 2)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2)引起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 ①心脏疾病? 左室增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