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 可免费下载转换软件 :http://115.com/file/dpikfiut 解压密码:/byby777go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 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 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 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 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 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 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 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 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 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 ,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 之,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 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 ,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常的 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 至损害国家形象。  2011年3月,在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 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一 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 ”的网络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 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 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 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 了损害。  2009年10月,在某网站 上出现一篇所谓的“自述”文章,以 当事人的口吻讲述自己在北京卖淫的 经历。其中最骇人听闻的“猛料”是 她已感染艾滋病。随后,此人继续发 文整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触者通 讯录”。该文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 ,纷纷在各论坛上转载、评论。一时 间,“艾滋女”三个字成为最热门的 网络搜索词。  但经警方调查,这 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是杨某针对 受害人的恶意诽谤,整个事件中,那 些看似可信的所谓“自述”、“通讯 录”和“照片”全是伪造的。  虽 然事件最终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 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之蒙羞。在传播 过程中,似乎大多数网友都沉浸在道 德优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 ,却极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实 ,也极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转发和 评论中,当事人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 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 度的谣言,危害是最为广泛的。这类 谣言从根本上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 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思想 混乱,影响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 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 上造谣,说北京市公交系统的一位全 国劳动模范因贪污腐败被抓。虽然相 关部门及时澄清,消除了谣言,但这 则谣言把“全国劳模”和“腐败分子 ”相联系,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劳动 模范这一崇高荣誉的信任。  比如 ,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军车进 京”、“北京夜里响起了枪声”。 但实际上这是子虚乌有的凭空捏 造,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罚。这类谣言 极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心理,影响社会 稳定。  短短的一篇网络帖子、一 条手机短信、一则网络笑话,看似无 足轻重,最终却会玷污公民名誉,威 胁社会稳定,影响群众生活,破坏国 家形象,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消 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网络谣言 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 ,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 ,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 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一则小小的谣言 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瞬间送至数百万 甚至上千万用户,在转发和评论中 ,其影响力被成倍放大。看似荒诞的 “蝴蝶扇动翅膀引发海啸”的说法 ,在网络上变成了现实。  就社会 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转型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 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滥 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 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 相关事件,误导公众。比如哈尔滨 “宝马撞人案”、杭州“富家子飙车 ”等事件中在网上盛传的“领导亲属 ”、“权钱交易”等谣言,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仇富”、“仇 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 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 面情绪。  因此,治理网络谣言 ,要着力消除谣言产生的土壤。   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谣言捕风 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 。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 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 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打败 谣言。而这需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 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政府 以及其他权威机构而言,在发生谣言 时,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