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B 1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B 1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14.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14.(2012年上海卷)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解析:古中国,天道亦自然。“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讲的就是四季变迁所有事物才能得以生长,繁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是人地天都是依据道的规律的,而道是由自然的规律而来的.“唯夫与天地”“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只有你像天地自然那样不死不灭才能成为常规.这三个家的理论都是从观察自然演变而来,他们眼中的自然规律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这就是表示尊崇。 D项有哪里表现出题目里的任何一点?三家都没有说如何去认识自然,去了解自然. C 15.(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6、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A C 17、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 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与阅读的能力。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无用思想,D属于老子思想。A是心学,B是董仲舒,C是荀子。 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 《孟子·告子上》 想一想,上面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 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案:孔、孟、荀、告对“人性”的看法都有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来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主观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讲授新课 第一讲 百家争鸣(2) 专题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专题复习:征税与纳税.doc
- 2017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投资理财的选择.ppt
- 2017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企业与劳动者.ppt
- 2017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消费专题.ppt
- 2017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ppt
-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土壤环境》课件 (共10张).ppt
- 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沉淀溶解平衡和Ksp的应用》课件.pptx
- 2017届高三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历程》测试题(含答案).doc
- 2017届高三历史12月份月考(共15张).ppt
-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共52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44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晴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共17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2 辛亥革命(共34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共14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共25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21张).ppt
- 2017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共46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