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教案.docVIP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积极参与关于黄河利和的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黄河也有要正确对待才能变害为利,进而 【重点与难点】 【】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海这么美的诗句和壮观的场面,你是不是对黄河更了呢?, 二、新课学习 1.黄河概况 (1)源地、省区、归宿 活动:读图 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流入的海洋:渤海 助记:黄河源流概况 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 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 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长度:全长约5 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江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上、中、下游分界处 上、中游分界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这些山高水深,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建立了大型其开发和保护对于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 (5)灾害 下游河段易淤积、易决口和迁徙,引发了多次灾害。 阅读:一段回忆录 黄河大堤太高了,站在上面,可以看得很远。 在漫长的夏雨之夜,我不安地等着母亲。她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到大堤上防汛去了。母亲终于回来了,头发依然淌着冰冷的雨水。 “河堤那么高,怎么还防汛呀?” “河底也会长高啊,水大了,河堤还得往上砌。” “为什么呀?” …… 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雨夜。 ——选自 梅忠堂《凝望花园口》 一段历史资料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黄河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活动:思考 (1)回忆录中为什么说“河底会长高”呢?(泥沙不断沉积) (2)河底“长高”有什么危害?(使河堤决口,引发洪涝灾害) (3)历史上频繁的水害,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请你和同学们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出发,讨论一下黄河水患形成的成因,以及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忧患: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多泥沙,沙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措施: 上游:植树种草,修建大型水库 中游: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保护地表植被 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黄河的治理 (1)主要危害 黄河的危害,主要在下游决口改道,而根本原因是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三、课堂练习 1.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黄河的中游是“地上河” B.黄河为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C.黄河的小浪底枢纽工程作用之一就是防洪减淤 D.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下游修建黄河大堤 6.黄河的含沙量最大,泥沙主要来自于(B)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