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考精讲
* 图8为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29~30题。 29、下列正确反映美国农业带分布的是( ) A、①一乳畜带 B、②一小麦带 C、③一玉米带 D、④一棉花带 30、图中反映的美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特点是 A、耕作机械化 B、生产集约化 C、地区专门化 D、产销一体化 图9为我国东部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D、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32、图示曲线反映了该省( ) A、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不变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 C、目前仍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1990年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图10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4、该地的时区是(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东四区 D、西四区 35、某学校(1050E,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1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l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夹角(<180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图11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 ) 10、下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3月10日至15日的天气资料,对其在该时段内天气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1008 偏北风2~3 5 0 11 3月15日 1005 偏北风8~9 8 2 15 3月13日 1003 偏北风1~2 18 12 26 3月10日 气压(百帕) 风(级) 日较差℃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日期 (A)该地15日受暖锋影响 (B)该地气温日变化逐渐增大 (C)该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D)该地出现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 下表为200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27~28题。 39.6 33.9 49.7 16.4 19593 4203 ④ 32.2 39.1 46.3 14.6 12110 3176 ③ 51.7 33.6 54.9 11.5 32214 7762 ② 57.6 41 53.9 5.1 42214 21487 ① 比重(﹪)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元) (亿元) 省(区) 城市人口 三次产业比重(﹪) 人均GDP GDP 27.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9.6 33.9 49.7 16.4 19593 4203 ④ 32.2 39.1 46.3 14.6 12110 3176 ③ 51.7 33.6 54.9 11.5 32214 7762 ② 57.6 41 53.9 5.1 42214 21487 ① 比重(﹪)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元) (亿元) 省(区) 城市人口 三次产业比重(﹪) 人均GDP GDP 28.表中③省(区) (A)处工业化发展阶段 (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 (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1回答12~13题。 12.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 13.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绵阳市首届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ppt76页).pptx VIP
- 污水系统单机试车方案.doc VIP
-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减少).pptx VIP
- 16J908-5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OCR).pdf VIP
- 二次复切微波膨胀梗丝在卷烟中的掺配均匀性研究.PDF VIP
- (高清版)B-T 42597-2023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 陀螺仪.pdf VIP
- 公交安全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神经内科痴呆PPT教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