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1发达的古代农业(高考一轮复习)
【示范1】 (改编题)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 解析 “田舍黄昏静掩扃”反映出农耕经济下农舍黄昏时的安静,“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出男耕女织式的耕作方式,这些信息都透露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示范2】(高考预测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而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性不利于宗族聚族而居的村落的形成,故选B。 答案 B 【示范5】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物 D.扬长避短 解析 前者即主张提高农业产量,不要靠扩大耕地面积,而应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后者意思说,经营农业的规模,需要度量自己的力量,与物力、劳力等相称。 答案 B 【示范6】(南阳模拟)下图为加拿大发行的纪念中国农历牛年的邮票。牛是勤劳、富足的象征,中国古代对牛的重视反映了( )。 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思考讨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消除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确保中国人的生存问题,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小农经济具有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从现实角度:落后地区的小农经济难以转化和解体,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市场化、社会化成为当前小农生活转化的方向。对于这一在历史及当今都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点,当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的切入点 第 二 层 级 (5年10考)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考情感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命题主要集中在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侧重于耕作技术出现的时间、意义,多结合图片材料考查 福建、江苏、山东、天津均在此处命题 第 一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铁犁牛耕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从现实角度: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例如“尽地力”之 教,“量力而行”,“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原则等。对有如此影响力的历史问题高考命题绝对不能忽视 第 二 层 级 高考链接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D 2、(2012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D 3、(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 )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