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学设计
1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重礼仪讲礼节
2.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内容和表现,理解仪式的要求和内涵。
3.理解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代表个人形象,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形象,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能力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以礼待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感受中国传统礼仪中,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反思自己生活中是否有做到以礼待人,追求礼仪礼貌待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走古风循古礼,“孔夫子”也上阵迎新, 开学日台湾中小学拼特色。
“咦!怎么有‘孔夫子’在学校欢迎我们呀?”思考:收到了葱和芹菜,这是什么意思呢?
【师】今天是开学日,欢迎同学们回到学校,祝大家在新的学期,更聪明、更勤快、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观察图片中人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人功不可没。——孔子
孔子——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山东曲阜?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只要能够背诵论语30句就可免费进入三孔,这是不是件超级大礼呢?”你准备好了吗?
五千年前,黄帝在这里诞生,开炎黄纪元。
三千年前,鲁国在这里建都,传礼乐文明。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这里布道,建儒家学说。
古为鲁国国都,现为山东省一个县,是孔子故里,也是现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圣地。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那里体验和学习一下孔子文化。
原来是“聪明”、“勤快”的祝福语。
【生】孔子故里
别开生面的迎新方式,给新生们留下好印象,让学生喜欢上学校,开心地生活和学习。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知识。 讲授新课 一、中华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什么是“礼”?什么是“礼仪”?
在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如:中国人在家,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在外,朋友间谦恭礼让,邻里间守望相助。
【礼仪】是规范人际交往和家庭伦理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礼仪规范和制度。周代开始形成的《周礼》《仪礼》《礼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学专著。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西周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五礼”是指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圣贤唐尧、虞舜、夏禹等,都是讲究礼仪的典范。
视频:周朝纳贡朝拜——君臣之礼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播放视频:孔子决意去周都请教老子 学习礼仪典籍
为了宣扬礼制,孔子不远千里,从鲁国到周都洛阳问礼于老子。视频:《孔子与老子相遇》
在表达亲属关系时,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
如:父母辈的有伯、叔、姑、舅、姨;
同辈的有哥、姐、弟、妹。
对尊者的敬称有君、子、公、夫子、先生等;
敬称对方亲属时,加令、尊、贤等。
【拓展视野】在古代,初次见面的时候,问姓称为“贵姓”,问年龄称“贵庚”“高寿”“芳龄”等,称别人的住处为“府上”,称对方的父亲为“家严”、母亲为“家慈”,自己通常谦称为“愚人”“鄙人”“敝人”等。
【探究】了解班上同学都有来自哪些地区,不同地区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尊称。课后上网查阅资料进行补充。
特点二:中国古代十分讲究礼节,礼节伴随人的一生。
从婴儿出生,就有“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礼仪,入学则有开笔礼,成年有成年礼,结婚有婚礼,去世有丧礼。
分别展示以上礼节的含义、内容。
【三朝礼】指婴儿出生第三天接受外婆家的赠礼。旧时汉族民间凡产妇生头胎,娘家要送婴儿一年四季所用的衣裤、兜蓬、尿布、座车、摇篮等。富有人家有送银项圈、银手镯,甚至是金质的。此外还送彩饼、红蛋、花生、橘子等,以示吉利。
【满月礼】首先,要请亲戚、四邻到家中喝“满月酒”,酒席间由长辈用剪子把婴儿的头发剪下一撮,然后,把剪下来的头发用红稠布包好,找七个不同姓氏的人用手搓一搓剪下来的头发,且边搓边说:“搓一搓,走一走,小孩活到九十九。”寓意是希望孩子长命百岁。
其次,取下桃树最上边的一个枝条。在上面绑一块红稠布,绑上两棵带根的葱,挂上六个大枣,六颗花生,六个板栗。桃枝寓为避邪之意,大葱寓为落地生根、郁郁葱葱之意,大枣寓为日子红红火火之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戴上安全小黄帽》课件.pptx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面对灾害有办法》课件.pptx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1.2《化解“爱的冲突”》课件.pptx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3.2《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设计.doc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1《中学生活新起点》导学案(答案不全).doc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积极适应新生活》导学案(答案不全).doc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我上中学了》优质课件.ppt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1《结识新同学》导学案(答案不全).doc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1《结识新同学》教案.doc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2《在集体中成长》导学案(答案不全).doc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知仪识礼》精品课件.pptx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知仪识礼》课件(共16张).pptx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知仪识礼》课件(共20张).ppt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知仪识礼》课件.ppt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时移礼易》精品教案.doc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时移礼易》精品课件.pptx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时移礼易》课件.ppt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3《入乡随俗》课件(共14张).ppt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3《入乡随俗》课件.ppt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1《大方得体》精品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