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化学动力学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chemical kinetics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E
a
•1891年 Arrhenius k A exp(=− )
RT
Svante August Arrhenius阿累尼乌斯
瑞典化学家(1859--1927)
1903年因他提出了电离理论而获Nobel
化学奖
•1921年 Lewis提出简单碰撞理论
•1935年 Eyring等提出过渡态理论
Gilbert Newton Lewis Henry Eyring
路易斯 1901-1981
1875-1946年
李远哲 ( 年 月 )
1936 11
1967-1968年间,李远哲自己
设计了一台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
建立了起来。他的导师赫希巴哈
(1957年与李远哲同获诺贝尔
奖)看后称赞李远哲是“化学中的
莫扎特” 。
1960年 交叉分子束反应,
李远哲等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
奖
B分子束源
图 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示意图
(整个装置处于真空室内)
速度选择器
准直孔
A分子束源
散射分子
C
分子束
速度选择器
作用区τ
移动检测器
11.0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1.0.1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溶剂、离子
强度、光照等对化学反应速率(chemical
reaction rate)影响的规律;
研究化学反应经历的具体步骤,即反应
机理(反应历程)(mechanism of reaction) 。
11.0.2 化学动力学与化学热力学的关系
化学热力学— 研究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效应及过程的方 解决 物质变化过程的可能性
向与限度,即有关平衡的规
律;
化学动力学— 研究完成该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实现这 解决 如何把这种可能性变为
一过程的具体步骤,即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