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工作面内构造异常CT探测技术与应用-周官群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汇报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汇报
工作面内构造异常CT探测技术与应用
工作面内构造异常CT探测技术与应用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刘盛东 张平松 吴荣新 周官群
2009年8月11日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探测方法技术
[3]震波CT探测技术
[4]无线电波透视CT探测技术
[5]电穿透CT探测技术
[6]结论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探测方法技术
[3]震波CT探测技术
[4]无线电波透视CT探测技术
[5]电穿透CT探测技术
[6]结论
在采煤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内以及周边的地质
构造,尤其是 层、褶皱、破碎带、夹矸、煤厚变化区、岩
浆岩侵入区、陷落柱、构造应力区等构造,对工作面的回采
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能准确地预知其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对
生产指导意义极大,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煤炭资
源的回采率,才能充分发挥综采技术手段的高产高效特性。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第一届全国矿井物探应用技术专题论坛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暨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
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探测方法技术
[3]震波CT探测技术
[4]无线电波透视CT探测技术
[5]电穿透CT探测技术
[6]结论
随着煤矿开采水平的延深,煤层产状及地质构造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目前,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在控
制具有一定的深度、一定延展长度、一定的落差(H5m)的构造
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地面三维地震资料在解 地
下构造时有个摆动的范围,而且对于落差小于5m的断层也不能
很好地查明,因此还不能完全满足回采工作面小构造精细探查
的要求。为了弥补小构造精细探查的不足,学术界开展了大量
井下构造探测方法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工程实践表
明,钻探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效的的办法,但井下钻探施
工费用高、耗时长、且仅是一孔之见,很难全面反映工作面内
构造情况。探地雷达探测速度快、精度高,但探测深度浅。工
作面CT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工作面CT探测技术是以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以运输巷、回风
巷和切眼等巷道构成透射勘探观测系统,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电
磁波或电场在煤层工作面内传播时所携带的时间、能量、场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