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韵律学.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韵律学

唐韵 《唐韵》由唐人/view/340941.htm孙愐著,时间约在/view/5176.htm唐玄宗/view/274422.htm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view/73640.htm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但原书已佚失。据清代/view/1372580.htm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稍早的/view/340943.htm王仁昫的《刊谬补缺/view/73640.htm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view/342617.htm陆法言《切韵》多一韵。/view/340943.htm王仁昫的《刊谬补缺/view/73640.htm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view/340941.htm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韵》的影响,所以《唐韵》虽是孙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却带有官方的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刊谬补缺/view/73640.htm切韵》更有名气。《/view/422493.htm东斋记事》上说:“自/view/340941.htm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王仁昫的《刊谬补缺/view/73640.htm切韵》和/view/340941.htm孙愐的《唐韵》,都对韵字加入注释,并且引文都有出处,于是/view/459993.htm韵书便同时具有辞书和/view/6983.htm字典的功能。/view/459993.htm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view/6983.htm字典。/view/1575315.htm中国诗歌起源很早,为写作诗歌服务的韵书产生的时代也比较早。/view/20375.htm东汉末由于/view/4696.htm佛教的传入,/view/61891.htm中国学者在/view/118305.htm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view/129724.htm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产生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传说中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声类》。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所载,《声类》分为十卷,共收11520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由于该书早佚,其具体面貌不得而知。西晋时小学家吕忱之弟吕静曾仿照《声类》写过一本《韵集》,分作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此书也早已失传。其后韵书接踵相继,特别是南朝齐、梁时,/view/121270.htm沈约、/view/223689.htm周颙等人发现了汉语四个声调的存在,为韵书的编写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自是以后,各种韵书风起云涌,各有乖互。据《隋书·经籍志》及/view/342617.htm陆法言《切韵·序》所载,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韵书主要还有:《周研声韵》四十一卷/view/10459.htm无名氏《韵集》十卷张谅《四声韵林》二十八卷/view/5143492.htm段宏《韵集》八卷无名氏《群玉典韵》五卷/view/214378.htm阳休之《韵略》一卷/view/216212.htm李概《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李概《音谱》四卷/view/10459.htm无名氏《纂韵钞》十卷/view/211468.htm刘善经《四声指归》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释静洪《韵英》三卷/view/1526042.htm周思言《音韵》/view/215855.htm杜台卿《韵略》这些韵书也均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view/452160.htm《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view/3590098.htm公元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view/98001.htm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北异同,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除削疏缓”、“剖析毫厘,分别黍累”等,因此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从后一个目的出发,该书允许诗人作诗时将某些音色接近的韵合并使用,即《序》中所说的“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由于《切韵》撰者名高,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所以自《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失去市场,淹没无闻。《切韵》继承了/view/8231120.htm前代韵书的优点,总结了韵书编写的得失,是中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到了/view/17592.htm唐代,《切韵》被作为/view/175089.htm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王仁昫的《/view/822027.htm刊谬补缺切韵》、/vi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