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材原植物图片-苦参
中药材原植物图片-苦参苦参原植物苦参 别名: 野槐(北京、河南、福建、湖南、陕西、甘肃、四川), 山槐、地槐(东北、内蒙、湖南), 地参、川参(江苏、江西) ,水槐 (江西、广东),苦骨(江西、福建)。Sophora flavescens Ait.〔S. angustifolia S.et Z.; S.flavescens Ait. var.angustifolia (S. et Z.) Kitag.〕──豆科 Leguminosae落叶灌木, 高 0.5~1.5m。 根圆柱状, 外皮黄色。 幼枝被黄色细毛。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长12~25cm, 叶轴被细毛; 托叶线形, 长5~8mm; 小叶片 11~25, 有短柄, 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稀椭圆形, 长2~4.5cm, 宽0.8~2cm, 先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上面无毛, 下面疏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 长10~20cm,被短柔毛;小苞片线形,长约1mm;花萼肿状, 被疏短柔毛或无毛, 长5~8mm, 先端5裂; 花冠淡黄白色,旗瓣匙形,较其他花瓣稍长, 翼瓣无耳, 先端近圆形, 龙骨瓣离生; 雄蕊10,离生, 仅基部联合;子房被毛, 有短柄, 花柱细长。荚果线形, 长5~12cm, 先端具长喙,于种子之间稍缢缩,略呈念珠状, 成熟后不开裂。 种子1~5, 近球形, 棕黄色。 花期5~7月。 果期8~9月。生于山地、平原、沙质地或红壤地等处。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功用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⑦《珍珠囊》:去湿。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药理作用:本品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苦参、苦参碱、苦参黄酮均有抗心率失常作用;苦参注射液对乌头碱所致心率失常,作用较快而持久,并有降压作用;其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抗炎、抗过敏、镇静、平喘、祛痰、升高白细胞、抗肿瘤等作用。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⑨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⑩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功效分类:清热燥湿药。 科属分类:豆科。别名: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