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那么,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责任,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观点。 一、良好开端是关键 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为之常。”是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越早培养越好。尤其中学的班主任,应该从小学生升初中的第一天即开始,要从小事抓起,从头抓起,严格学生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适时地对学生提出言行习惯的要求。例如:刚升入中学,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起立,自我介绍时要态度大方,说话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坐姿要端正,服装穿戴要整洁等。同时还要很巧妙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无时不感到你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 二、正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像一张白纸,更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言传身教作用大于苦后婆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终生的,是永恒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揭示了班主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要多注意个人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用细节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老师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前者懒散,后者轻佻,都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和威严,又怎能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四、注意疏导,?防微杜渐 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员,在控制着事物的发展,而学生就像一个操作员,在掌握着发展的进程。作为一个指挥员既要能运筹帷幄,又要明察秋毫,洞察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障碍,及时加以疏导。所以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既而弃之不管,这样就可能使学生逐渐地沾染上不良习惯。我认为老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误向河滩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能轻易地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去那样做,趋利避害,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不到几天,据学生反映两个同座位同学闹矛盾,相互争吵,甚至扬言永远也不要理睬对方,不愿意做同桌。我及时找他谈话,得知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块面包引发的矛盾。一个在吃面包,另一个开玩笑,假装要抢来给后面的女生吃。我开导他们说:“你们都是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由于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处理不好,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这种仇恨的心理影响了你的学习。其实,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谈清楚的呢?你让一点,他让一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个人在学识不断增长的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