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解译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貌解译1

地 貌 解 译 地貌解译标志主要为图形(包括平面轮廓.图案和地表高低起伏),水系特征,以及色调及阴影等。 一 地貌的形态解译 地貌解译首先从地貌形态解译开始。地貌形态是指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的地表形态,又称大地构造地貌,是在地球为主的作用力下形成的。 山地 相对高差大,地势起伏明显,在阳光照射下,向阳坡色调较浅,背阳坡色调较深,整幅相片上色调极不均匀。高山,如秦岭—昆仑山、天山等,相对高度较大,通常具有尖顶山峰、狭窄的锯齿状山脊和常年积雪的山顶,色调极不均匀;中山,已无常年积雪,但切割强度还很剧烈,呈极不均匀的灰色调;低山,一般相对高度较小,山坡较缓,影像色调的差异不大。 根据影像色调变化可以解译出山顶的形状、山脊的位置和山谷的形态。若向阳面呈三角形、突出在阴影之中,表示尖山顶,三角形顶点即为山顶;若山顶色调变化不太明显,表示受光面浑圆,为圆面山顶。两斜坡色调深浅交界处为山脊,其背阳坡的色调浅时表示坡缓,深或者有阴影时表示山坡陡峻。两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为山谷,若山谷两侧坡度非常陡峻,其底部常被阴影遮盖,则影像色调深且多为黑色,为峡谷,而宽谷底部较平坦,常有缓流,农田和居民地分布其间。 丘陵 相对高度较小,山顶较为浑圆,阳坡和阴坡的色调对比不太明显,有渐变过程。整个影像的色调与山区相比,浅而均匀。 3. 平原 地势平坦,一般为均匀浅灰色调。但平原区分布有农田、居民点、道路等,由于农田色调受作物长势和湿度的影响,从浅灰到深灰变化很大。 上述地貌形态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最好用小比例尺的航片、相片略图或卫星相片进行解译,这样能更好地观察全貌,研究其分布规律。 二 流水地貌解译 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之一。流水地貌分布很广,其影像特征随着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势高低、植被类型,以及人类活动的特点而不同。 沟谷 沟谷的平面图形和横剖面形态与岩性密切相关,因而在地质解译中不应忽视。此外与沟谷发育有关的地滑、山崩等灾害地质现象,在航片上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来,是水文工程和灾害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在解译中应注意潜在的灾害预测。 阶地 河流阶地沿河流呈带状展布。阶面一般比较平整、连续,向河心或下游缓倾。阶面与阶坎间的地形和色调有较明显的差异,阶坎向阳时为比阶面浅的条带,背阳时为比阶面暗的条带。此外,不同类型的阶地可依据不同的影响特征区分。 1)侵蚀阶地 完全由基岩组成。色调一般较暗,而且多位于河流上游山区。 2)堆积阶地 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阶面平整,色调浅而均一,其上常有耕地和居民点,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3)基座阶地 阶地下部底座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阶面色调一般较浅,陡坎处色调深。 3. 河床 河谷中,被流水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它有顺直微弯曲型、弯曲型、分叉型、游荡型等类型,以及边滩、心滩、江心洲、牛轭湖等地貌形态。河床的色调取决于水的深浅和混浊程度,即水流清澈且较深的河流一般为深灰色,水浅或混浊的河流一般为浅灰色。 位于曲流凸岸一条条砂坝的组合图形称为迂迴扇,它表现为多条明暗相间、断续延伸的弧形条带,收敛方向指向河流下游。一些弯曲河段通过截弯取直,被封闭而形成牛轭湖,其影像特别醒目。现代和古代河流两侧的自然堤多呈线状弯曲浅色调的正地形。河流两岸的决口扇和洪泛区,淤泥质的色调偏暗,砂砾质的色调偏浅。 4.冲积锥和洪积扇 一般分布在山麓的下部和山谷的出口处,平面图呈扇形。冲出锥的色调一般较浅,坡度较大、规模较小;洪积扇的色调顶部较浅,下部较暗、坡度较小、规模较大。根据色调、纹形和相对高度,可以划分出数期洪积扇。 三、 冰川地貌解译 现代冰川色调明亮洁白、表面光滑,呈带状或舌状,并可以看出自上而下的流动痕迹。冰斗、角峰、刃脊出现在冰川上游。冰斗是冰雪挖蚀的凹地,三面陡岩峭壁,一面开口朝向冰川下游;冰斗与冰斗之间形成锯齿状山脊和角峰。支冰川谷汇入主冰川谷时,往往形成悬谷;冰川谷的横剖面为“U”字形,故地平缓而开阔,谷坡陡峭。当冰川后退以后,在冰川谷侧面会形成垄状冰碛(侧碛),在冰川终端形成弧形凸向下游的终碛,终碛后边常有冰碛湖或沼泽化的地区。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