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与经典英译——以《水浒传》英译为例.DOCVIP

翻译伦理与经典英译——以《水浒传》英译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伦理与经典英译——以《水浒传》英译为例.DOC

翻译伦理与经典英译一一以《水浒传》 英译为例 耿智 湛江师范学院大连民族大学 随着我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将屮华典籍翻译出版、向世界传播成为我国翻译事业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鉴定译品的好坏却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运用 翻译伦理学的观点,对《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找到可以操 作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建立中华典籍翻译的原则与 方法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翻译伦理;再现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 基金:大连民族大学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项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已经 是大势所趋,比如说,不少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汉语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必 修课。国内外的翻译界,也兴起了翻译中华典籍的热潮。但是在翻译理论丛出的 新吋期,如何鉴定和评价译品的好坏的问题,始终没有众所追随的统一准则。一 些专著和论文,也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说异化和归化的问题,究 竟如何把握,掌握何种尺度,好像没有什么定准。笔者认为,时下国内外兴起的 翻译伦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理论原则。以此作为新的视角,笔者 对于明清小说代表作之一的《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木,进行了对比研宄,发现翻 译伦理对鉴定和评价译品的优劣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这里展示一下对比研究的结 果和笔者的体会。 二、关于翻译伦理学 翻译伦理学能否作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我们首先得看伦理学的起源。西方所谓伦 理,按照美国《韦氏大辞典》,其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 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翻译伦理学是依据这个基本的命题提出的。那么,什么 是翻译伦理学呢?国内有学者提出,翻译伦理学就是关于翻译活动、翻译理论研 究、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等等的道德或伦理规范的研究,即从伦理的视角来审视 翻译的方方面面(彭萍,2013:90)。在国N外已有的翻译伦理研究棊础上,本 文提出中华典籍的三大翻译伦理,g卩:再现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这些伦 理模式是从芬兰学者安德兽?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中选用出来 (Chesterman, 1997:96),因为这些模式具有客观性、描写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大模式的具体所指。所谓再现伦理,是指翻译中要再现原语文 本作者的意图,不添加、不删减,不改变原文信息。所谓交际伦理,是指作者与 读者以译语文本为媒介,实现两者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所谓规范 伦理,是指译文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目的语的文化规范,满足译入语读者对特定 翻译作品的期待。以上述三大伦理模式为指导,笔者翻阅了《水浒传》的两个著 名的英译本。一个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1948年翻译出版的 英译本(Pearl S. Buck, 2010):—个是获得屮国翻译终身成就奖的屮国籍犹太 作家沙博里在1979年翻译出版的英译本(Shapiro Sidney, 1997)。前者是以 金圣叹七十回为原本,后者是以一百回为原本。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只就原文完 全相同的译例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研究,笔者也发现,按照伦理的视角,两 位译者在翻译过程屮,实际上选择了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三、再现伦理的透视 前面已经提到,所谓再现是指再现原语文本的意图,这是中外传统翻译理论所 强调的最基木原则。单就小说书名的翻译来看,两位译者就有很大的差异。赛珍 珠译成All Men Are Brothers,也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江湖上的一 句豪言壮语。而沙博里则译成The Outlaws of the Marsh,也就是“水讲上无 法无天的人”。我们怎样来判断两种译本的优劣呢?笔者认为,我们只能按照再 现伦理来进行判断。说得更具体一点,也就是我们必须探究施耐庵写这部小说的 真实意图何在。从英语outlaw的词义来看,好像这很符合原意,因为英语的这 个词,指的就是那些逃犯和亡命之徒,水浒的典型人物如鲁智深、武松等都是这 类人物。不过,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在揭示当时的黑社会,还是在颂扬那些逼上 梁山的英雄?历来的《水浒传》的读者,都只会认为是后者。当今也是如此,比 如说,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歌,叫做“好汉歌”,而不是“狂徒颂”。这是因 为水浒所颂扬的,是民间那种侠义行为和举动。鲍鹏山在百家论坛里面,提到宋 代封建制的中国,实际上是两个世界:王土和民土。前者指官府,后者指民间。 而梁山泊的好汉,有不少就是从王土屮逼出来的。比如说林冲、鲁智深、宋江,在 王土上他们都有一官半职,结果都逼上梁山。所以“水浒”是民间世界的统称。 按照这个推理,赛珍珠的译文要优于沙博里的译文,因为它忠实地反映了作者 的意图。但是这种译法也有不妥之处,没有把“水浒”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民土 的含义译出来。 梁山上一百零八条好汉屮,作者写得最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