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研究的本体论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学研究的本体论思考.DOC

翻译学研究的本体论思考 叶友珍赵正道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分析了翻译文化研宄范式的来源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文化派翻译理论为翻 译研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但其中那些反本质、去中心的后结构主张是某些翻 译研究倾向的症结所在。文章认为,没有本体论的思考以及形而上学体系的参照, 一切都将走向弥散和不确定。翻译研宂离不开翻译本体的参照,只有回归翻译本 体才能建立真正的翻译学科。 关键词: 本体论;翻译研宄;文化派;归结论; 研宂方向:语言学,翻译学。 研究方向:翻译学,语言哲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英译译木分析研究”(编号:13BYY031)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 0.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翻译学作为一个学科却是相 对较为晚才出现的。在现代,关于“翻译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很多翻 译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尝试着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这些尝试和努力为翻译理论 的发展以及翻译研宄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今天,翻译研宂学派林立,翻译理 论和翻译研宄方法纷呈,翻译研宄的范围不断扩大,研宄视角円趋多元化。然而, 在翻译研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发展景象的同时,翻译研究的边界也变得日 益模糊。翻译研宄正逐渐从翻译学科泛化到文化学科和社会学科,乃至无学科。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翻译的“是其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 重新思考什么是翻译,什么是翻译研允,并在对翻译学科进行定性时界定出哪 些活动或因素屌于其研宄范围。 文化派翻译观 丙方翻译理论的缘起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文化派翻译理论也不例外。它是在比较 文学领域中兴盛起来的,被看作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以Bassnett和 Lefevere为首的文化派翻译理论者从宏观的角度,从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 多元系统论,从译文对原文的操纵等方面重新审视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 19世纪末,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反叛的思想 对丙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那叛逆的思想,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 思潮,为今天的解构主义埋下了伏笔。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创始人。根据解构主 义的思想,没有起源,只有它们的痕迹(trace),和“副本”。这实际上意味 着文化也永远不会涉及到事物的自然状态,而是构建它们的起源,就像“种 族”、性别或民族,无法触及其本质的特征(BudenNowotny 2009)。德里达的 解构主义成为了文化派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根据解构主义的思想,译者被看作 是一个解放者,他将文本从最初固定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使之不再从属于源文 本,而是架起了一座连接原作者源文本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桥梁(Bassnctt 2002:6)。换句话说,译者成为了真实的作者,译作成为了原作。 另一个思想的起源,源于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对传统翻译理论激进的批 判。1923他在“译者的任务” (The Task of Translator) 一文中首次提出“文 化翻译”的概念。在这篇文章中,Benjardn抛弃了 “原作”的概念以及传统翻 译理论的“二元性”。他用了一个“切线” (tangent)的比喻来说明“原作” 和翻译的关系:翻译就像是一条切线,它和圆(即原作)的某一个点接触,然后 就会沿自己的轨迹发展。原作和翻译,原语和译语都不是固定的 (BudenNowotny 2009)。翻译对于木雅明来说,并不涉及原文木,和交际没有 任何关系,并丑翻译的目的也不是传达意义。 除了哲学的起源之外,还有一场社会运动不容忽视。1968年,一场激进的学生 运动席卷了整个欧美世界。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如县花一现,转瞬即 逝。在随之而来的郁闷的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 想的拆解工作。他们沿袭启蒙时代以来的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剑指形而上 学。形而上学意味着上帝,意味着君权神授,要获得独立、获得自由与权利,就 必须否定形而上学。今天,我们在文化派身上不难发现这种叛逆的痕迹。在文化 派看来,传统翻译原则上的“忠实” “对等”之类的研宂是消极的、负而的,文 化语境下的文化与翻译的互动研宄冰是积极的、正面的。勒斐维尔认为传统的规 范方法长期以来阻碍了我们对于翻译的认识(Snell Hornby 1995:22);巴斯奈 特(Bassnett 1998:124)则认为这类研宄己经过时,“在见证了解构主义涌起 的这个时代,人们还在讨论‘确定性’的翻译,还在讨论‘准确’ ‘忠实’及 语言与文学系统之间的‘对等’。翻译学是个灰姑娘,一点都没有得到认真的对 待。用于讨论翻译的语言,与主导文学研究的新批评词汇相比真是令人吃惊得陈 旧。” 文化派翻译理论以及它所倡导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将翻译研究从传统范式 屮的“语言转换”转移到丫跨文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