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桥第一课时
再别康桥教学目的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体味意境;
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新月诗派的有关知识;
2.通过听读及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明确诗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三、解读题目
同学们请看题目,“别”说明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离别诗)那么离别的对象是什么?(康桥)这个“再”字又说明了什么?(“再”是又一次的意思,就是说诗人并不是初到康桥)。
四、朗读感知
1.让学生先齐读一遍诗歌。读完之后明确较难字音,如:荇、漫溯、笙箫等。
2.播放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体会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充满着一种离情别绪。
(那么是人为何会对康桥有这么深的感情?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呢?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六、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结合《全程设计》第八页关于徐志摩爱情美梦幻灭的讲述,给同学们2-3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徐志摩这个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生在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胡,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考入北大。同年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1918赴美留学,1920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爱上林徽音。1922年与元配夫人离异,同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成立新月社,他是主要成员,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任翻译后随其周游欧洲,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但他的微薄收入难以满足陆小曼的需求,他奔波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1931,11,19飞机失事,死于泰山脚下,诗人的感情生活是波澜的,但诗人的心却是火热的。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轻轻”,有什么作用?
明确:三个“轻轻”,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深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它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的与康桥做依依惜别,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2、3小节,思考: A.第二小节中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将“金柳”比喻为“新娘”说明了什么? 明确:夕阳照着倒映在水中的柳影上,仿佛给柳树披上了金衣,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康桥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将“金柳”比喻为“新娘”,说明诗人对康桥景物极度迷恋的感情;
B.第三小节中,“青荇”在“招摇”,是什么修辞手法?“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甘心”说明了什么? 明确:拟人手法,说明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进一步加深后,不想离开的留恋之情。
九、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基础知识,下节课中我们将重点从诗歌意象和诗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请同学们在课下做好预习工作,思考:
1.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恋康桥?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读过书吗? 2.结合试着思考本诗在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授课人:张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pdf VIP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2010年修订)中英文对照.docx VIP
- 202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真题练习(单一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肝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通用ppt.pptx VIP
- 高职高等数学函数精讲精选PPT.ppt VIP
- 金属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胶凝材料技术要求.pdf VIP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解读PPT课件.ppt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docx VIP
-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课件示范文本_教师版.pdf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DM3 Series Reference Manual 用户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