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运输]直升机飞行控制 第2章
第二章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
2.1 坐标系及运动参量
与固定翼飞机相似,直升机在空中作6个自由度运动,即作为质点的三个线运动:升降运动,前飞与后退运动及左右侧向运动;以及作为刚体的角运动:俯仰运动,偏航运动及滚转运动。为描述直升机自身运动需建立机体坐标系及速度坐标系,为建立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几何,需建立地面坐标系。
2.1.1 坐标系
1.机体坐标系
机体坐标系()与机体固连,如图2-1所示,原点为飞机重心,纵轴在直升机对称平面内,通过重心,与机身纵轴一致,沿机头方向为正,立轴通过重心,在机身对称平面内与桨毂轴平行,向下为正,横轴通过重心与平面垂直。若左旋直升机,按左手定则,指向左为正,若右旋直升机则按右手定则,指向右为正。图2-1为右旋直升机的机体轴系。
图2-1 机体坐标系及与地面坐标系之间关系
2.速度坐标轴系
速度坐标系()描述直升机空速相对于机体轴的关系,如图2-2所示,原点设在飞机重心,轴与空速向量一致,前飞为正。在直升机对称平面内,垂直于轴,向下为正,垂直于平面,直升机右旋时向右为正。由速度坐标系可建立飞机的迎角与侧滑角。机身迎角为在机身对称平面的投影与夹角,侧滑角为与对称平面的夹角,在轴右边时侧滑角为正。
图2-2 速度坐标系
3.地面坐标系
地面坐标系()相对于地球表面不动,如图2-3所示,原点设在地面上某点(可设在起飞点),纵轴应指北,或指向应飞航向,立轴垂直向下为正,轴与平面垂直,指向由右手定则决定。
由图可知,地面坐标系可建立直升机相对于地面飞行的航迹倾斜角及航迹偏转角。航迹角是指直升机的地速与地平面夹角,向上为正。航迹偏转角是地速在地平面内投影与给定飞行航线之间的夹角,右偏航为正。在地面坐标系中可描述直升机重心在空中的坐标位置:高度,方向的飞行距离,以及方向飞行偏航距。
由图2-1可知,机体轴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关系可由三个欧拉角来表示。首先绕轴转过一个偏航角,右偏航为正,构成轴系,再绕转动,出现俯仰角,上仰为正,构成轴系,最后绕轴转动,得出横滚角,右滚为正。
图2-3 地面坐标系及并联参量
图2-1标出了直升机飞行速度在三个机体轴上的投影,分别用表示。飞机转动角速度在机体轴上的投影分别为。由运动学可写出以下关系式,以描述欧拉角的角速度与机体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2-1)
2.1.2作用于直升机上的气动力
作用于直升机上的力与力矩是分析直升机动力特性的基本因素,决定着直升机的基本性能,因此必须分析由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平尾,机身所产生的气动力及它们对重心所构成的气动力矩。
旋翼的气动力
图2-4标出了旋翼所产生的气动力与气动力矩,在构造轴中所产生的力有拉力,后向力,侧向力。尾桨产生的气动力为,直升机的重力。由这些力的几何位置可容易地标出这些力对重心所构成的俯仰力矩、横滚力矩及偏航力矩。
(a) 纵向气动力与气动力矩
侧向气动力与气动力矩
图2-4 旋翼及尾桨所产生的气动力与气动力矩
当操纵手柄后拉飞机抬头时及操纵手柄右压右滚时,旋翼所产生的气动力在机体轴系中的分量有
(X轴负方向)
(对右旋直升机,是Y轴正方向)
(Z轴负方向)
式中分别为气动合力F相对于的纵向偏转角及侧向偏转角。
尾桨的气动力
尾桨与旋翼不同之处是没有垂直铰和自动倾斜器,故可把它称为无周期变距的构造平面与机体对称平面平行的小旋翼。因此尾桨拉力可表示为
(2-2)
式中为尾桨桨叶半径,为尾桨桨叶旋转角速度,为尾桨拉力系数。尾桨拉力系数与尾桨桨距成正比。规定与轴一致为正。
尾桨的阻转力矩近似地与旋翼的阻转力矩成正比。即
平尾的气动力与气动力矩
直升机平尾起水平安定面作用,位于尾梁后段,平尾翼弦与机体纵轴之间的夹角称平尾安装角,此安装角可与油门变距杆或驾驶杆联动。
平尾升力及阻力可由下式表示
(2-3)
(2-4)
4.机身的气动力
作用于机身的气动力在机体轴系中的投影有
(2-5)
2-6)
(2-7)
作用于机身气动力对重心所构成的横滚、俯仰及偏航力矩为
(2-8)
(2-9)
(2-10)
式中:,,分别为机身在纵向,侧向以及法向方向的分力气动系数。,,分别为机身气动力对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3款北京现代胜达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消防救援队伍辖区熟悉与实战演练规定 .pdf VIP
-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纵横关联逻辑梳理表.pdf VIP
-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pptx VIP
- (word完整版)高考3500词汇表(带音标) .pdf
- 【某段新建二级公路的初步设计14000字】.docx
- 重症肺炎纤支镜护理查房.pptx
- 来料验收、退货报告模板.docx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我很诚实》第一课时说课.ppt
- 中医文化宣传PPT模板.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