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

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 学 习 讨 论 材 料 (仅供研修本班学习讨论之用)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川师大培训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二○ ○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说 明 为进一步推动特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索名师与未来教育家的培养新路,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由四川省中小心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主办,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承办、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具体组织实施的四川省首届中学特级教师研修班如期开班了。为便于特级教师们在研期间集中讨论研究当前特级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问题,帮助特级教师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我们选编了这辑资料,仅供本次研修学习讨论之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选编 李志全 2005年11月20日 目 录 1、教育是有理想者的事业 胥 茜 2、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朱永新 3、特级教师“特”在哪里? 《中国教师报》 4、特级教师还是学科领导者? 上海教科院 杨四耕, 5、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6、凝视于漪 景? 诵 7、特级教师落聘的思考 8、特级教师怎样炼成 储召生 9、特级教师在新课程中重新修炼 福建师范大  余文森 10、特级教师论名师 (厦门日报) 11、语文特级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12、特级教师为何不吃香了 13、北京多数特级教师不教课 14、特级教师,还能走多远? 朱永新??姜广平 15、特级教师的处境和责任 黄厚江(苏州中学特级教师) 16、在旷野中呼喊 闫学(山东章丘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17、特级教师必须上课 《中国教育报》 18、慎给特级教师戴官帽 《中国教育报》 19、“专家型教师”辨析 《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4期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论坛成果分享 20、教师应作促进学生生长的催化剂 崔? 琪 21、为学生建构神奇的化学世界 阎梦醒 23、优秀教师的品格素养 田佩淮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教育思想课题组研究成果分享 24、特级教师之“特” 莫振伟 25、人格魅力——认识特级教师 李书霞 26、反思教师成长的三步曲 刘辉 27、教学:在爱与尊重中升华 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组 教育是有理想者的事业 胥茜 教育是跟人打交道的事业。人是物质的人,更是精神的人,精神的人离不开理想。而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最有理想的人。   守望梦想寻找诚意   将这段文字写在一组报道的开头,有缘起的意思,也是对整个报道的一个交待。“醉心于教育,献身于教育 期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点儿什么,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和梦想”。这句话,出自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刘裕权之口。也正是他,在2004年正式启动了“教育思想者盛宴”这样一个主题活动,开始了一场四川教育人的思想之旅。   “相同的选择、相同的事业,让我们走到一条战线;相通的心灵,相通的感情,让我们为教育思虑万千;相同的工作与背景,相似的烦恼与尴尬,相近的坎坷与艰辛,让我们渴盼倾诉、期盼聆听,更让我们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实现‘办学思想的特色化、办学实践的理性化、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生活生命的优质化’……能否让我们走到一起,静下心来,切磋管理与教育的技艺,寻找人生发展与学校管理中最佳的对策,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让我们的思想、形象和行为真正达到一种境界?”这番话,是刘裕权为教育思想者盛宴所写下的“开宴语”。   刘教授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来自四川教育界的回应——在这个越来越喧哗的时代,在越来越匆忙的脚步与飘浮的声音当中,人的内心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作为教育人不得不深思,为何看见越来越多的课堂表演秀与学校宣传策划,却见不到多彩而生动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为何看见越来越多的名校长、名师却见不到他们真实而坦荡的内心?只见场面不见人,见了人却不见心?   作为教育人,守护的是什么,寻找的是什么?   刘教授的提议打开了一扇窗,为一些对此能够产生“共情”的教育人提供了一个话语的空间和一场思维撞击的可能。同时,这无疑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的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