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入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贡布里希入门

E.H.贡布里希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1909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移居英国并入英国籍。1959年至1976年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并任美术界最高荣誉——剑桥和牛津大学斯莱德(Slade)美术讲座教授,以及哈佛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屡获欧美国际学术机构的特殊荣誉。1972年受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艺术发展史》、《象征的图像》等。 贡布里希于本月3日去世了,享年92岁。《艺术的故事》的作者走了——这大概是多数人听到这一消息后首先会浮起的念头。关于《艺术的故事》,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来形容:“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一本美术史入门读物,而能产生这样的影响,令人称奇。 艺术原本显得那么虚悬高深,难于接近,可是,在《艺术的故事》里,它忽然变得如此的清楚、明白,变成了很容易理解和很可亲的事物,这恐怕是许多读者共同的感受。这也正是贡布里希写作这本书的目的——让更多的人理解艺术的历史,热爱艺术的历史。他靠着在艺术史研究上的成就,被封了英国的爵士,是一位大学者。这样的大学者,却为普通人认认真真地写了一本美术欣赏入门读物,这恐怕是我们这个飞扬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所难以理解的事情。贡布里希在书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显然,在贡布里希眼里,艺术始终是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而他诚恳地要把自己的经验与所有的人分享。换句话说,驱使贡布里希的动机,终究是对艺术的爱。 于是,在贡布里希的眼里,艺术的发展过程,乃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人类寻求“美”的真谛的伟大历险故事,他自己也就成了一个说故事的人。 然而,这毕竟是洞悟之后的归于平淡,“故事”中的字字句句,其实都沉淀着作者成熟独特的学术观和历史观,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人们会时时感到贡布里希那极具穿透力的眼光,他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人每有醍醐灌顶之感。因此,《艺术的故事》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美术读物的意义,它被认为是影响了西方几代人的思维。一位英国艺术研究专业人士就这样说道: “正如我这一代的每一个艺术史家一样:我考虑绘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恩斯特·贡布里希塑造成型的。” 其实,《艺术的故事》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浸透在书中字里行间的那种对于艺术的无比信心,这是贡布里希自己的人生基石,正是通过这本书,他得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对艺术的这种信心传递给了无数读者。于是,贡布里希也就随着他的一本著作,一同进入了千百万人的人生和记忆。不管贡布里希的同行们如何给他盖棺定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的名字,是因为《艺术的故事》而变得响亮著名。 贡布里希作品中译本一览 ■理想与偶像——价值在艺术和历史中的地位 上海人美1989年版/21.50元 ■艺术发展史 天津人美1998年版/70.00元 ■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 浙江摄影1998年版/58.00元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理学研究 湖南科学1999年版/54.00元 ■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湖南科技1999年版/48.00元 ■艺术的故事三联1999年版/228.00元 《北京青年报》2001年11月19日贡布里希:中国文化令我深爱 范景中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于2001年11月3日逝世。其时,我正在北京,对此毫无所知。就在11月3日晚上,杨思梁先生和我还在京信大厦的招待所里谈起了1994年在贡布里希教授家作客的情景。我们都还记得贡氏领我们参观他的藏书和版画,在顶楼上他的胸像旁,他风趣地说:“你们看,到处都是书,我离开人世后,真不知它们该怎么办?”由于旧事重提,我就把当时心里产生的一个念头对思梁谈起。我说,很想建议他把藏书捐给中国的某所大学,建一个贡布里希美术史书库或阅览室,如果他同意,我也愿意把自己的藏书增添进去。思梁说:“有机会我们不妨把这个意思告诉他。”   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那天,贡布里希与世长辞了。当两天后,曹意强先生从杭州打电话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我既感到悲伤又感到突然。半个多月来,在悼念之余我反复思索着应写点什么东西来纪念这位西方传统美术史意义上最后一位大师。作为人文主义的学者,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就像宝石那样,每面都闪耀着光芒。他的学生,例如巴克桑德尔(Bax an d a ll),奥耐因斯(O n ian s)或阿尔波斯(A lp e rs)从他那里取其一面,即可独步天下。他的著作包括各种译本,据特拉普(J.B.T rapp)在2000年1月出版的目录就有104页之多。其中被称为西方美术史圣经的《艺术的故事》已被译成了30种语言,单就英文本计算,印刷已有70次,数量在600万册以上。《艺术与错觉》的英文版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