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DF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关键理论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赵贤正,金凤鸣,周立宏,张以明,王权,熊金良,陈浩林,卢拥军, 刘力辉,张刘平,蒲秀刚,李国发,沈华,才博,王彦仓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 主要完成单位 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诺克斯达 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 推荐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1 二、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意见: 项目针对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深化勘探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产学研 用联合攻关,取得了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关键地质理论、勘探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老油田区高效 油气储量的规模增长。创新形成陆滩海一体化三维地震采集与全凹陷三维地震资料整体连片 一致性处理技术,攻克了陆滩海三维地震采集系统不兼容世界级难题,构建了富油凹陷整体 连片三维地震数据平台。揭示断陷斜坡带高部位沟槽输砂、中部位坡折富砂、低部位远岸扇 聚砂的差异控砂机制与主砂层、盖层断接厚度和微构造脊三元耦合油气输导机理,创建多类 斜坡带油气成藏新模式,提高了钻探成功率,实现了高效增储。创新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 成藏理论认识,揭示潜山内幕优势性储层与输导体系耦合油气聚集机理和 9 种潜山内幕成藏 新类型,研发了超高温深潜山高效酸压技术,实现了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拓 展了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领域。 项目取得发明专利 39 件,软件著作权 12 项, SCI/ EI 收录论文 182 篇,专著 11 部,行业 标准 3 项,累计新增探明控制油气(当量)储量 10.67 亿吨,近三年创经济效益 118.2 亿元。 项目经 9 位院士及多位知名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潜山内幕成藏理论、陆 滩海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和超高温深潜山酸压改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推荐该项目申报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 三、项目简介(限 1200 字) 项目类别:石油、天然气地质及勘探技术。 渤海湾断陷盆地是当今我国第一大产油盆地,同时也是经历了近 50 年大规模勘探 开发的老油田区,储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田产量逐年递减,“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 实现东部硬稳定” 的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面临严峻挑战。2008 年以来,本项目立足老 油田区剩余资源依然丰富的富油凹陷,依托国家、中石油重大科技项目,产学研用联合 攻关,取得了二次勘探关键地质理论、勘探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老油田区高效油气储量的 规模增长,保障了老油田的产量稳定。 1、创新陆滩海一体化三维地震采集与全凹陷三维地震资料整体连片一致性处理技 术。研发一体化观测方法,开发可控震源、炸药震源和气枪震源联机并行激发装置及海 缆、陆缆对接兼容系统,攻克了陆滩海三维地震采集系统不兼容世界级难题,在国际上 首次实现了海陆过渡带一体化三维地震采集,既保障了采集资料的整体性、一致性,又 效率提高 20% ,引领了技术发展;研制深层复杂目标 2.5 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开发多 期次三维地震数据体融合一致性处理方法,形成我国首例海陆过渡带 5280km2 和我国东 2 部陆上最大 10000 km 的整体连片三维地震数据体,为老油田区富油凹陷二次勘探构建 了大数据平台。 2 、创新斜坡带差异控砂耦合输导成藏理论认识与目标精准落实技术。揭示断陷斜坡 带高部位沟槽输砂、中部位坡折富砂、低部位远岸扇聚砂的差异控砂机制与主砂层、盖 层断接厚度和微构造脊三元耦合油气输导机理,创立原油极性化合物运移层析作用理论 公式,发明油气运移与成藏期次量化表征与地震物相体储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