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

高一历史学案 (内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新课学习 一、君权和相权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请利用上节示意图的形式来演示汉唐宋三代的君主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朝? 2、唐朝? 3、宋朝? 读史感悟: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的滥用呢? 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 汉代:刺史、司隶校尉 北魏:刺史 唐代:御史台 宋朝:提点刑狱司、通判 元:御史台(到明改为都察院) 明:都察院、提刑按察使司(东厂西厂) 清:都察院 2、评价 (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大贪官?监察制度能真正发挥监察职能吗?为什么?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1.西周(春秋前):世官制 世官制,就是官职世袭的制度,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汉-魏晋南北朝:(汉武帝)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1)察举制: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要看德行和才能。汉武帝时代,察举制基本成为正统的政制。 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包括a. 察举(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b. 征辟(征召才能之士) 读史感悟: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3.隋唐-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四、行省的设置 1、概况 秦汉:郡、县(后为: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明代: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读史感悟: 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元代行省制度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2、元朝的行省制度 1)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确保对各地区的统治 2)设置: ①十大行省 ②单列的行政区划: 3)中央对行省权力的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 4)影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小结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自我检测: 1......2010高考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 C.宋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