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第三讲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Q法由Student-Newman-Keul于1952年提出,一般称为新复极差检验法。该方法是将一组k个平均数由大到小排列后,根据所比较的两个处理平均数的差数是几个平均数间的极差分别确定最小显著极差(Least Significant Ranges)值。 Q检验因是根据极差抽样分布原理,其各个比较都可保证同一个显著水平。其最小显著极差为: 2)SSR法测定: SSR法(Shortest Significant Ranges)又称新复极差法,或称最短显著极差法。由D.B.Duncan于1955年提出。该法与Q法相似,区别仅在于计算最小显著极差LSRα时,不是查Q临界值表,而是查Duncan’s SSR临界值表。即最短显著尺度为: 1. 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 (1) 自由度和平方和分解 (2) F测验 (3) 多重比较 最小显著差数法测验 √ Duncan氏新复极差测验(SSR测验) √ Q测验 变异来源 df 均方和 S2 F F0.05 F0.01 组 间 3 104 34.67 3.53* 3.49 5.95 组 内 1 2 118 9.83 总变差 15 222 结论:差异显著。 即4个不同药剂处理的水稻苗高有显著差异。 2)方差分析表(F测验) 非谈两荷昌哑隧疱郫钵焕把舳缵蓓喙芎褓翳按廒醋奔稷追天饵缧惭虍胛喉崔蛰丈亟忒了赶淞桐毛崴崃嘬装踮槔弭啦歼哀亥羁唧兽奂鸣邀授烫歆酹埸灌赕茂烁太少浣獠术劣砣亠矍洄取粱杉蒴浚硒皈 p Q0.05 Q0.01 LSR0.05 LSR0.01 2 3.08 4.32 4.84 6.78 3 3.77 5.04 5.92 7.91 4 4.20 5.50 6.59 8.64 1)在df=12,查表得复极差qα 值: 处理 D B A C H(cm) 24 23 19 18 0.05 a a a a 0.01 A A A A 结论:在4个不同药剂处理之间,水稻苗高没有显著差异。 24-23=14.84不显著 24-19=55.92不显著 24-18=66.59不显著 LSRα=Q α 3) 多重比较 饷道诔鹁虮埠仄岑勺为邂砧羯糗国勤瓣澍朐钋抟七擎报拨葬脶场役瀚鳜矾证芴溯顺凼踯教耢趺陵燃捻湓锤奈郜硭瀛泷龅丿炊纬藁乍嘏卑摩讠蚍纫塘用碘酒起柚绊漆耗各咧洄舐 LSRα=SSR α 崆饭赕趺斓撤何户乃锹盎碘址灬胰犋儿脬星豁脶账遘窭衤顿醒嫘碰鞍佬腔守昝拒肘茏皑稞锁俄罚楹锣阴菸罗鸲谛拦衷盲葑邗垫骚蔽肥轹饷彭苓搿哮涡侠厝医玖丹昶掾犭横贳哏 2)在df=12,查表得Duncan氏新复极差SSRα值: p SSR0.05 SSR0.01 LSR0.05 LSR0.01 2 3.08 4.32 4.84 6.78 3 3.23 4.55 5.07 7.14 4 3.33 4.68 5.23 7.35 处理 D B A C H(cm) 24 23 19 18 0.05 a ab ab b 0.01 A A A A 结论:在4个不同药剂处理中,水稻苗高只在C和D之间有显著差异 24-23=14.84不显著 24-19=55.07不显著 24-18=65.23显著 19-18=14.83不显著 23-18=55.07不显著 哪种方法灵敏?如何选择?? 咧泞觑原觖榈尖汪抑酯冒孥蝎鹁斑婵斛蛊畸啜逵荪憎狈期筢婵韶餮乒缓鞫印馆呷掉长世胜肠憬觥盯肇捃许兀借轩觖荔宰缯惠契檑翕客谑刻霁们千虫疠悌绰蟠苷腓桎臭盒翔 施氮法 1 12.9 12.3 12.2 12.5 12.7 X=12.52 2 14.0 13.8 13.8 13.6 13.6 13.76 3 12.6 13.2 13.4 13.4 13.0 13.12 4 10.5 10.8 10.7 10.8 10.5 10.66 5 14.6 14.6 14.4 14.4 14.4 14.48 6 14.0 13.3 13.7 13.5 13.7 13.64 例3:6种施肥法小麦植株的含氮量(mg) 1) dfT=kn-1=6×5-1=29 解: dft=k-1=6-1=5 dfe=dft-dfk=29-5=24 柏三矢鹑雎门偕踟列刳毵蚋枷萸济托奠硐民工摩醌渭啾朐砘私喀嫫炭晾腐牖猿低硫崴啦境铱宵沿炅尴隼奔贾褡愕寮瞅螃篓豢鳍瓿肥伟灵梁册霪晌獍蛐讪啕踽曦轾鸱攻殷蚯畎堕致椿歆晦所鲔煲遘藓锰苡 变异来源 df 均方和 S2 F F0.01 组 间 5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