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2014高考).doc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2014高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2014高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备课资源 ●历史回眸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大部分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后来征集对象扩大到各类农产品。 (2)工业:实行广泛的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产品分配: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2.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不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3.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作用: (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3)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苏联的成立 (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形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时空隧道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法令(节录) 第一条 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给各产粮省份向居民征收。 …… 第三条 种籽谷物、粮食谷物以及粮食机关按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清单收购的谷物饲料全部数量均列入余粮收集制。 第四条 除粮食人民委员部规定的摊派任务外,还要按省粮食委员会的指示加上当地城市人口和农民所需的粮食和谷物饲料。 第五条 余粮收集制一般由粮食人民委员会规定。 第六条 按余粮收集制归省负担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根据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应在1919年6月15日以前固定价格从农民那里收到。 …… 第十条 未按规定期限交出谷物饲料的农村业主,发现其储备时则予以没收。对于其中存心顽固窝藏自己的储备者,则采取严厉措施,直至依法没收财产和剥夺自由。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思维点睛:余粮收集制法令是苏俄政府在1919年1月11日通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核心措施,其前身是国内战争初期实行的“粮食垄断专卖”。从上述节录内容看,该法规定了余粮收集制的主要目的、征收范围、实施办法、惩罚措施等,但实际征收过程中,被征购的不仅是余粮,往往连必要的口粮和种子粮也被征集。当然,余粮收集制实行以后,粮食征购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既使红军的粮食供应得到保障,也使城市居民能配给到最低限度的口粮。然而,由于把农民的全部余粮甚至包括口粮和其他剩余农产品一概强行征收,不但收购价格很低,而且所支付的纸币都是一些急速贬值的“彩色纸片”,用它买不到什么东西,近于无偿剥夺农民,严重触犯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见,该法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孕育着深刻的危机。 2.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 材料一: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战前水平比较表 项目 农业总产量 粮食产量 工业产量 石油产量 生铁产量 产业工人 比值 1913年 1 1 1 1 1 1 1920年 0.67 0.5 0.33 0.4 0.03 0.5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离,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局的任务》 材料三:1921年2月28日,在彼得格勒附近的舰队发生了水兵叛乱,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提出了“不要布尔什维克党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1921年春天,俄国各地到处出现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 ——王斯德等著《苏联兴亡史》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社会经济百业凋敝,产业工人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连续7年的战争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