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修改预防艾滋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修改预防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廖宇静 艾滋病及疫苗 艾滋病现状 HIV的分类与起源 HIV的结构 HIV致病机理 HIV的生活史 HIV的体症 HIV治疗方法 HIV感染途径 HIV日 艾滋病现状 1981年发现了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症患者(AIDS)。 16年中艾滋病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全球蔓延。 1996年全球有3000万人感染艾滋病,发病人数在逐年增加。 2000年全球达4000余万人感染艾滋病。 20世纪最后三年平均每天有8000-9000人感染艾滋病 中国1995年在浙江发现首例艾滋病 艾滋病现状 南非的HIV携带者已经超过500万例,占全国人口的1/9,是全世界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其中年轻妇女感染HIV的比例相当高。 调查显示,在20岁~24岁的女性中,几乎1/4的人是HIV携带者。 据2004年6月8日《星报》说,在豪登省CHB医院的3万例孕产妇中,有30%被检测为HIV阳性。 专家指出,目前南非儿童中的HIV感染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在没有实施药物干预计划的农村地区。 此外,即便婴儿能平安诞生,在日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仍存在HIV传播的危险。 最危险的疾病 艾滋病已成为上世纪末期与本世纪最危险的疾病,危险在于它的潜伏期长,从而使人类在漫长的拉锯战中丧失了斗志,它不像非典一样,会引起立马的紧急预警作用,它还没有泛滥之时就已经在摇篮中消灭,但艾滋病容易让人忽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其二是艾滋病病毒的高突变性,使人们的研究总是晚于它的新突变株,容易逃逸药物和免疫干预,从而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扩大. 艾滋病分布现状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到2002年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于日前发布, 据法新社透露,2002年全球艾滋病统计数据,2002年活着的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全球有4200万, 2001年估计为4000万,其中成人3860万(妇女1920万),15岁以下儿童320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2940万; 南亚和东南亚:600万;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120万; 东欧和中亚:120万; 拉美:150万; 北非和中东:55万; 加勒比地区:44万; 北美:98万; 西欧:57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万。 艾滋病现状 2002年新感染HIV人数全球有500万(2001年估计为500万), 其中成人420万(妇女200万),15岁以下儿童80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350万; 南亚和东南亚:70万;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27万; 东欧和中亚:25万; 拉美:15万; 北非和中东:8.3万; 加勒比地区:6万; 北美:4.5万;西欧:3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00。 2002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全球有310万(2001年估计为300万), 其中成人250万(妇女120万),15岁以下儿童61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240万; 南亚和东南亚:44万;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4.5万; 东欧和中亚:2.5万; 拉美:6万; 北非和中东:3.7万; 加勒比地区:4.2万;北美:1.5万; 西欧:800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少于100。 HIV的分类与起源 HIVⅠ是从欧洲和美洲分离的毒株,致病力很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中非。 HIVⅠ与猴艾滋病有45%的同源性。 HIVⅡ的毒力较弱,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一般认为起源于西非。 HIVⅡ与猴的艾滋病病毒的同源性高达75%。有关HIV的研究在HIVⅠ。 艾滋病病毒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报道男性同性恋者5例卡式肺囊虫(肺孢子虫)肺炎病人 7月3日又报道26例卡波西式肉瘤 回忆1979~1980年欧美就有类似病例报道 1981年成批患者出现,预示一种新的疾病降祸于人类,才开始引起注意与重视。 几年的观察初步推断是一种伴有细胞免疫缺陷的新的传染病。 卡波西式肉瘤 卡式肺囊虫(肺孢子虫)肺炎病人 艾滋病病毒命名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塔尼尔(Montagnier)等从一名患持续性全身淋巴结病的男性同性恋患者的末梢血液中分离出一株新的逆转录酶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AV)。 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加洛(Gallo)等公开宣布从晚期病人末梢血液的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嗜人类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HTLV- Ⅲ)。从此引发了艾滋病病毒发现之争。 同时,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勒维(Levy)等也从晚期病人末梢血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艾滋病相关病毒(ADIS Related Virus,ARV)。 这三株病毒从形态学、蛋白质结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