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化生]必修三复习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理化生]必修三复习课件1

4.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 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 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 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 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 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对位训练 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 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 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 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341 327 302 270 207 130 71 28 10 6 成虫(只) 37 33 29 25 21 17 13 9 5 1 时间(天) C 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 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和虫卵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 如 鼠、鸟、鱼等 对象 黑光灯诱捕计数法 取样器 取样法 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方法名称 实验强化在平时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计算 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 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 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 过程 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 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若小格体积为1mm3,则1 mL中个体数= ×103×稀释倍数 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 ……nm, 则种群密度= 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 计算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P61图) 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注意 问题 (考点) ①夜晚进行;②固定牢固;③毒瓶杀死诱捕害虫 ①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②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③70%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④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⑤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其特征 ①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②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③吸取前需振荡摇匀;④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计数;⑤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 提醒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解题思路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1.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 (1)种群概念的理解 ①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 是在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 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 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 生物与环境 必备知识梳理 回扣基础要点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生物的 个体。 ①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