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_教材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主讲人:刘 青 主持人:吴春芳 2016年 6月24日 参加人员 薛洁琼、李艳阁、杨薪宇、余庆芸、赵红玉、刘之南、乔璐、刘程亮、冉星星、任敬茹、 目标 定义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及药物的应用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总结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临床自愈。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脏损害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血清型,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对氧化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较敏感,对热(50℃以上)、干燥和紫外线都较敏感。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便排毒2~8周,咽部排毒1~2周。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医源性传播 。 易感人群: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受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具有免疫力。 发病季节:全年,3、4月份开始,6、7月份高峰,9月份下降。 潜伏期:2~7天,隔离期:2周。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第一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普通病例,绝大多数可痊愈。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EV71感染病例中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 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6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 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辅助检查 胸片: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 ,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征象,部分病例以单侧为 著。 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收缩运动减弱,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行动过缓或过速,Q-T间期延长,ST-T改变。 药物的应用 脱水药物的应用: 高渗脱水剂:a、20%甘露醇 b、10%甘油果糖 利尿剂:速尿 人血白蛋白:通过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且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 药物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等。 静脉丙种球蛋白(IVTG)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手足口病的护理 发热的护理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给患儿穿宽松的棉质内衣、保持干燥,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等措施。体温38.5℃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持续高热者给予降温毯降温,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每4 h监测体温1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予物理降温时可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置冰袋,1小时更换一次。高温在39~40℃为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给以冰帽使用。注意保护好双耳以免冻伤,同时做好四肢的保暖,给以按摩和温水泡手脚。 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锌布颗粒口服、小儿退热栓塞肛等处理;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喝的饮料;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报告以上症状,以免惊厥抽搐发生。 手足口病的护理 口腔护理 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有口腔溃疡者病人因口腔溃疡、张口困难,口腔疼痛吞咽困难,唾液经常流出,可给患儿流质饮食,鼓励患儿选择喜欢喝的饮料,并使用吸管吸入,减少对口腔疱疹的刺激、减少疼痛;因口腔疼痛而哭闹时,可用玩具、听音乐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必要时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用金喉健喷雾剂等喷雾,按医嘱给予西瓜霜、思密达等涂于口腔皮疹处;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喷药后,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