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

高三诗歌总复习系列 上例实际考查的是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小结2 分析词语在内容上的作用要注意从词本身出发,联系词句的含义及其与全诗(内容或结构上)的关联。 分析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区分它的表层含义及它的深层含义,后者往往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寂寞”一词含有深意,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寂寞”表面上看是指潮水拍打着空城寂寞而回,给人一种孤单失落(指人)及空旷寂静(环境)之感。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暗示昔日醉生梦死的繁华生活现已悄然无息、一片死寂。 “寂寞”二字将古今盛衰之慨表达得很深沉。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拳”和“退”字。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垂”“涌”。一个“垂”字写出了明星低垂,平野广阔的景象;一个“涌”字写出了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景象。②这两个字写出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这种雄浑阔大之景,③反衬出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孤苦漂泊的失意者形象。 * * 古诗鉴赏 高三总复习 2009年11月 多方关照,整体把握 ——把握诗歌主旨之方法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注释 4.读问题——理解诗歌主旨,明确答题方向 5.读文本——找意象、抓诗眼(通过关键词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通过“五读法”把握诗歌主旨: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