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原理》Cathy_第3章
现代通信技术 第3章 信道与噪声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3.1 信道定义 3.1.1 信道定义 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狭义信道 – 仅是信号的传输媒质 有线信道 - 电线、光纤 无线信道 - 电磁波(含光波) 广义信道 – 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3.1 信道定义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 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 编码信道 - 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3.1.2 信道的数学模型 调制信道模型 式中 -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 信道输出端信号电压; - 信道单位冲击响应; - 噪声电压。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信道特性 c(t) – 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可能包括各种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交调失真,衰落等。 恒参信道 - 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即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 随参信道 - 随时间随机快变化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编码信道模型 包括调制信道,调制器和解调器 是一种数字信道或离散信道 将输入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输出数字序列 信道噪声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 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转移概率来表示 3.1 信道定义与模型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 正确转移概率 P(1/ 0)和P(0 / 1) - 错误转移概率 P(0 / 0) = 1 – P(1 / 0) P(1 / 1) = 1 – P(0 / 1) Pe=P(0)P(1/0)+P(1)P(0/1) - 输出的总的错误概率 3.2 恒参信道 3.2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2.1 有线电信道 3.2 恒参信道 3.2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2 恒参信道 3.2.3 卫星中继信道 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构成的通信信道 静止卫星 -轨道在赤道平面上的人造卫星,当它离地面高度为35860km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为24小时 采用三个适当配置的同步卫星中继站就可以覆盖全球(除两极盲区外) 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传播稳定可靠、传输容量大等突出的优点 3.2 恒参信道 3.2.3 卫星中继信道 3.2 恒参信道 3.2.4 恒参信道特性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卫星信道… 理想恒参信道无失真条件: 幅频特性为常数 相频特性为ω的线性函数 群延迟-频率特性为常数 3.2 恒参信道 幅度-频率失真 由实际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的不理想所引起的,这种失真又称为频率失真,但未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属于线性失真(色散) 解决办法:采用均衡器对信道特性进行补偿 例:音频电话信道的幅度衰减特性 3.2 恒参信道 相位-频率失真 当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时,通过信道的信号将产生相位-频率失真,属于线性失真 在话音传输中,由于人耳对相频失真不太敏感,因此相频失真对模拟话音传输影响不明显 对传输数字信号影响较大,使误码率性能降低 解决办法:采用均衡器对相频特性进行补偿 3.3 随参信道 3.3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的信道 常见的随参信道有: 陆地移动信道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信道 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 超短波电离层散射 超短波超视距绕射 3.3 随参信道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短波的定义:波长为100~10m(相应的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电离层:距离地面60~600km 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离层,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进行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 电离层厚度数百千米,分为D,E,F1,F2四层 太阳辐射变化导致电离层密度和厚度随时间随机变化,因此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随参信道 3.3 随参信道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3.3 随参信道 3.3.3 随参信道特性 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随机变化 信号传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 多径传播 3.3 随参信道 多径效应分析 3.3 随参信道 多径效应分析 从频谱上看,多径传播引起了频率弥散,即由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 信号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律的衰落,通常称之为瑞利型衰落 多径传播的结果使确定的载波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 多径效应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3.3 随参信道 多径效应分析 设 发射信号为 接收信号为 式中 - 由第i条路径到达的接收信号振幅; - 由第i条路径达到的信号的时延; 上式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