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福建)人教版必修2课件:5 离骚 .pptVIP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福建)人教版必修2课件:5 离骚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福建)人教版必修2课件:5 离骚

5 离 骚 在中国诗歌的汤汤大河中,有一位峨冠博带的诗人,伫立在这条河流的源头,他以其炽热的爱国之情和特殊的表现手法,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他就是屈原,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诗人高洁人格和政治理想的真实写照。学习这首长诗,重点是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之手。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秦楚争霸,“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斗争异常激烈。屈原主张明法度,任贤能,联齐以抗秦,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破坏,屈原也被怀王疏远。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人“绝齐得地”的诡计,愤而与秦作战,兵败地削;最后又错误地放弃联齐政策,受骗入秦,客死异邦。怀王之死使立志振兴楚国的屈原受到极沉重的打击。顷襄王继位后,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对秦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子兰又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进谗,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诗人受尽打击迫害,窜逐流浪,但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写成了许多满怀激情的诗篇。《离骚》即其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楚辞: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它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识通假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分古今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明句式 (1)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2)既替余以蕙纟襄兮(介宾短语后置句) (3)又申之以揽茝(介宾短语后置句) (4)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 (5)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句) (6)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7.积名句 (1)(2014·课标全国高考Ⅰ)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2014·安徽高考)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3)(2014·江苏高考)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2013·江苏高考)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2013·安徽高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2012·重庆高考)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7)(2011·辽宁高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8)(2011·安徽高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9)(2010·大纲全国高考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0)(2010·大纲全国高考Ⅱ)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1)(2010·辽宁高考)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12)(2010·福建高考)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点评:这是课文节选部分的前两句,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一个爱国诗人,国运、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屡遭贬抑的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这两句为下面的抒情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点评:这两句表明诗人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