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训练:散文之部 第5单元 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训练:散文之部 第5单元 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训练:散文之部 第5单元 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名词,弊病/名词,弱点、毛病;B项,动词,爱惜/动词,吝惜;C项,代词,有人/副词,或许;D项,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答案】 D 2.下列加点的“其”,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路曼曼其修远兮 【解析】 D项,语气词,A、B、C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 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⑥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A.①⑥⑦     B.②④⑦ C.①④⑥ D.③⑤⑥ 【解析】 ①④⑥名词作状语,②⑦为使动用法,③形容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思厥先祖父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 【解析】 ①颠覆:推翻,摧毁,灭亡。 ⑥胜负,胜利和失败;存亡,存续和灭亡。这些词的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②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③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必要。④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⑤祖父:古义,泛指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⑦其实: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答案】 D 5.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B、C、D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 六国论 苏 辙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解析】 解题时,首先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断句技巧和关键词语进行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由语段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可排除D项。由“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的语意来看,“秦兵未出”与“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应是对应的,说的是“秦兵”与“天下诸侯”的行为,故可排除B、C两项。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在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区。 B.“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指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C.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主张重农抑商,他在秦国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张的基础。 D.“背盟败约”中的“盟约”指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 【解析】 B项,“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是指“追逐,追击”。 【答案】 B 8.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辙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