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0课 六国论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常常结合其他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等。评价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具体客观,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尽抓住只言片语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思想感情是沟通文章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脉络有多种途径。第一,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线索和结构层次,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第二,因声求气:古人在创作和欣赏作品时,常常讲究文气。作品的文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须通过音节字句来寻求文气。不同的阅读速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可以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第20课六_国_论
对应学生用书P62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本文借古讽今,通过评论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能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P63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通,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
3.当与秦相较 通,
二、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今义: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
3.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今义:
6.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
今义:
7.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义:
今义: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1.非
非兵不利,战不善()动词,不是
②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错误的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动词,无,没有
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动词,非难,责怪
⑤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副词,不
2.或
或未易量()副词,或许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人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
3.相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副词,互相
蹑履相逢迎()偏指动作一方,相当于“他”
③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滑稽列传》)动词,亲自观看
4.与()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③与战胜而得者
④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暴()
①暴霜露pù,冒着
②暴秦之欲无厌bào,凶暴
6.终()
①终继五国迁灭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始()
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始速祸焉
8.向()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②并力西向
9.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的,过去的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连词,所以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的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名词,缘故
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副词,故意,特意
10.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
②以荆卿为计()动词,作为
③邯郸为郡()动词,成为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替,给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动词,表判断,是
1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②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③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武力
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名词,士兵
12.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动词,招致
②不速之客
③兵贵神速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义:
②以地事秦 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
(2)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日: 月:
②理固宜然 理:
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后:
④并力西向 西: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却:
(2)动词作名词
秦以攻取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单元120分钟测(二).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单元序列写作(三)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单元序列写作(二)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2课 故都的秋.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3课 囚绿记.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板块学习课件:第9课 赤壁赋.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1课 伶官传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1课 长恨歌.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19课 阿房宫赋.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18课 项羽之 死.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