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2危害国家安全
Basic Anglo-merican Law@Peng,SLW, SZU,2004 1、概念 危害国家安全与存在及相关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针对国家内部秩序的犯罪和针对国家外部秩序的犯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法条 刑法分则第1章第102-113条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2单元 危害国家安全罪 2、97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历史沿革79刑法分则第1章→97刑法分则第1章;共12条,12个罪名→最高院《确定罪名的规定》 3、从反革命罪与到危害国家安全罪 ①反革命罪涵义不确定性(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 ②认定时强调人的主观性(反革命目的如何认定?) ③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需要 ④符合国际惯例(政治犯不能引渡?) ⑤适应一国两制的需要 2)背叛祖国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 特殊主体→中国公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主体特征 2、主观特征=故意的形式 1)多为直接故意 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机密、情报罪:包括间接故意 1)自然人,多为一般主体 无论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无论是否具有特定身份,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构成犯罪 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 3、客观特征 1)概念:以各种形式危害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分裂祖国、颠覆国家政权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危害方式:作为;不作为 3)危害性质:行为犯或举动犯→只要实施了刑法102-112条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都构成既遂。Ex:分裂国家罪=一般犯罪中的犯罪预备行为,在此罪中可认定为既遂。 4)犯罪方法与手段:没有规定;但特殊犯罪Ex:武装叛乱、暴乱罪必须是采取武装手段;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采用造谣、诽谤方式 5)只有犯意没有行为的不能认定为此罪。 4、客体特征 1)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的统一,政权及社会主义制度。 侵害国家某一局部的利益,不构成此罪 Ex:贪污公款、妨害公务、破坏公共财物 2)刑罚程度:严厉→10个条文中,规定有死刑的有7个;12个罪名中,规定有死刑的有7个 1、概念:第102条,勾结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2、主体特征:特殊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 主体的特殊性:担任国家主要职务,掌管国家重要权力,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Ex:普通公民难以单独实施,但可以形成共犯。外国人可成为本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 3、客观特征 勾结:暗中接触、信电往来或以其他方式通谋、商议或策划“外国”、“境外组织”: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或个人 Ex:国际组织=属于境外组织;勾结港澳台→以背叛国家罪处罚 (一)背叛国家罪 3、客观特征:组织、策划、实施 ①组织=成立分裂国家的犯罪集团或组织/纠集多人从事分裂活动 ②策划=密谋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活动 Ex:密谋制定分裂国家活动纲领;拟订伪政府成员名单 ③实施=着手进行分类活动。Ex:宣布一个地方独立,进行“民族迁徙”或“民族回归” 思考:分裂国家罪和背叛国家罪的区别?(见书) 1、概念:第103条第1款,组织、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主体特征:一般主体(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通常为共同犯罪,首要分子是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中有社会地位的分离分子或民族分裂分子 (第103条第1款对不同犯罪人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刑) (二)分裂祖国罪 3、犯罪对象:不特定人或多数人 如果煽动特定的某个人去实施上述行为则以分裂国家罪的教唆犯处理。 4、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别于一般错误言论→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加以区分 2、客观特征:举动犯 1、概念:第103条第2款,煽动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行为。 5、煽动分裂国家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 ①煽动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 ②煽动行为与教唆行为的区别 (三)煽动分裂国家罪 1、概念: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武装暴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客观特征:行为犯 武装叛乱→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 武装暴乱→采取武装对抗形式,直接与国家或政府对抗。 3、罪与非罪的界限 杀人、抢劫、伤害、防火、破坏交通工具和设施等行为按一罪还是数罪处理? (四)武装叛乱、暴乱罪 3、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 ① 主观方面:颠覆罪主观上追求被颠覆的结果;分裂罪追求遭分裂的结果; ②客观方面:颠覆罪表现为政权的新旧交替;分裂罪表现为另立政府或割据一方。 2、客观特征:行为犯→政权不仅指中央政权,也包括地方政府 1、概念:第105条第1款: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4、与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区别 二者都有暴力行为,但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颠覆政权是以推翻政府为目的的;武装暴力意图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社会动荡。 (五)颠覆国家政权罪 2)客观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01任务判断.doc
- [文学]1 文艺副刊写作.doc
- [文学]1999年下文献学试题--题及答案.doc
- [文学]2009年10月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真题试题与答案.doc
- [文学]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1.doc
- [文学]2010年10月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考及答案.doc
- [文学]2010年文学概论试卷B.doc
- [文学]G3 小学说课艺术hw.doc
- [文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doc
- [文学]《读书》杂志:北京大学人事体制改革争论综述.doc
- 森林群落发育及演替.ppt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一模数学卷(含解析).pdf
- 高中历史选择题考试技术(四)考试技巧之逻辑判断 用“全面”的观点 高考历史做题方法指导.pptx
-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ppt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苏科版).pptx
- 2025届江苏省中考数学一模试卷(附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省常熟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附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