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灵洁九寨沟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灵洁九寨沟教案

美丽的九寨沟 号称人间仙境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同胞视它为神山圣水,一石一木皆具有灵性,长期来受到他们的顶礼膜拜。他们编篡出无数富含宗教信仰内容的故事、传说,它神秘而朦胧,玄妙而深邃…… 第5课 灵洁九寨沟 美丽的九寨沟 字词积累: 跋bá涉shè:爬山趟水,形容旅程辛苦。 绮qǐ丽:鲜艳美丽(多指风景)。 静谧mì:安静。 澄chéng澈:清澈明亮。 曼吟:声音拉得很长地吟哦,柔美而抒情。 洗涤dí:洗。 心悸jì:心里害怕。 匍pú匐fú:趴。 膜拜: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美丽的九寨沟 关于作者: 艾煊(1922~2001),原名艾光道,安徽舒城人,当代著名文学家。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文工团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队长、教员、指导员,新四军《抗敌报》及《先锋报》记者、编辑,华东野战军前线新华社分、支社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记者,曾长期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进行火线采访报道。解放后历任《新华日报》编委、特派记者、副刊主编,中共江苏省委文艺处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秘书长。艾煊在“反右”和“文革”运动中受冲击,先后被下放到西山明月湾和宜兴太华山劳动,但始终达观处世、宠辱不惊,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20世纪80年代起,艾煊长期担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自1943年开始,艾煊曾先后发表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清浊界》等长篇小说和《秋收之后》等10部中短篇小说集,还有《烟水江南绿》、《金陵梦华录》、《碧螺春汛》、《美在太湖》等15部散文集,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风雨下钟山》更是脍炙人口。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主要抒写对伟大祖国、对锦绣江南的文化思考,具有丰厚的哲学内涵和很高的美学品位,所以艾煊素有“艾江南”的美称。200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卷《艾煊文集》,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作品。 美丽的九寨沟 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意蕴深厚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灵洁”二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及丰富的联想,向读者展现了九寨沟湖水的“美绝,灵绝,妙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人生理想。文章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忧虑。 文章脉络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写作者去九寨沟的沿途所见,点明了九寨沟所处的地理位置,侧重于写九寨沟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下文写九寨沟的“灵洁”作铺垫。 第二部分着力描绘九寨沟的“灵洁”。作者先总写九寨沟“山美,树美,云美,雪峰美,瀑布美”,然后指出九寨沟最美的是大大小小串珠般的湖泊。接下来作者就开始集中笔墨写九寨沟圣洁的湖水。 写作方法 1.取材广泛,安排精当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形”,包括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材料,语言材料和形式,文学样式和手段,段落的构成和排列等等;而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简言之,神就是作品的虚的方面,是需要贯通在一定的实体中才得以体现的。”(韩少华《散文散论》)由于散文的特点在于散,“散是散文的特质”,因此,散文的选材是十分广泛、自由的。 本文在选材上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表现九寨沟的灵洁,作者不仅写到了九寨沟的地理方位,尤其写到了九寨沟的峡谷风貌,“互相对望,情意缠绵”,写到了热情好客的藏民,“牵着藏马等在路边,欢迎人们骑着如猫般温驯的马,轻松地跋涉于岷江源的沼泽中”。接下来作者写九寨沟的湖水,写湖水的水质清澈见底,洁净无染,能孕育生命;写湖水的水色,色彩缤纷,色阶丰富;写湖水的澄澈明静;进而联想到音乐、绘画,来表现九寨沟湖水的不可言传的美。这样通过反复地铺排、渲染,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九寨沟的湖水美绝、妙绝和灵绝的特点。行文到此,似乎可以搁笔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通过写自己面对这洗涤灵魂的纯水时的感受与感动,进一步地渲染九寨沟湖水之绝。而作者所写的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文题中的“灵洁”二字来进行的,使得文章形式上确实很散漫自由但中心却很明确,主题相对集中,形散而神不散,体现出作者选材、组织材料上的独到匠心 问题探究 1.课文结束部分唤起了读者心中的什么意识? 敬畏自然,就要去感受自然的美,体验自然的美,尊重自然的规律。敬畏自然,就应该在考虑我们人类集体的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他“生命”的利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只顾眼前的利益,那我相信自然将对人类的无知进行报复,我们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文中的“但近十数年间,30万人的侵扰,又无情地搅乱了此山此湖亿万年绝美的宁静”就表达了作者的这种忧患。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