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笃银---自伤与自杀损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每年我院收治近百例自伤和自杀患者。 自伤和自杀属于主动创伤,发生人群比较普遍,它涉及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自伤是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的变态压力释放和自我肉体破坏表现。自伤是可以预防的。 自伤是一个十分沉重、敏感而复杂的心理问题,它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个人、子女、亲属和周围人群。深刻认识自伤行为的危害性,重视子女(独生子)和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Favazza(1996)将自伤行为分为文化认同性自伤和病态性自伤两类。 文化认同性自伤:涉及到文化习惯和宗教仪式等,如体表打洞和纹身等。 病态性自伤:属于精神医学领域的病态性自伤: 重大性自伤(major self-injury) 刻板重复性自伤(stereotypic self-injury) 表层性自伤(superficial self-injury) 偶发自伤(episodic self-injury):多半不会承认自己有残害自己的习惯,可能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与合并症,常见于弥漫性脑水肿、焦虑症、解离症、忧郁症和人格异常。 重复自伤(repetitive self- injurer):偶发自伤一旦转变成执着的自伤行为,并且承认自己就是伤害者,就变成重复自伤行为。他们会沉迷于自我伤害(addictive,上瘾),常采取割腕和烧烫伤的方式,其主要区别不在于自伤次数的多少,而在于个人对此行为的认同度,后者大多表现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急综合征和分离性障碍。 青年是自伤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的自伤率近10 年呈现上升的趋势。青春期前发生率较低,青春期后自伤率显著增加。初次自伤的年龄集中在13~14 岁,多数不只采用一种自伤方式。女生自伤率明显高于男生,且各自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父亲或母亲照顾不周、家庭暴力等可增加孩子自伤的机会。这些家庭的儿童青少年遇到自己学习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或遇到外界其他刺激事件时,家长没有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心,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2003年WHO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城市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8%。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存在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已超过3000万人。 中科院院士贺林: “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无情地进入到了‘精神疾病时代’,面对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 三、自伤相关概念辨析和诊断 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达36%~57%,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 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一)术语及概念界定 曾用来指代自伤的术语达33种之多,如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或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自我伤害(self-harm,SH)、故意自我加害(deliberate self-harm,DSH)、自伤(self-injury,SI)、自残(self-mutilation,SM)、自我暴虐(self-inflicted violence),自我切割(self-cutting,其中以SH、DSH、SI、SM 四种最为常见。 (二)自伤与自杀的鉴别诊断 早期研究者认为自伤是自杀行为连续体上的一点或一段,或者是自杀形式的弱化。当前普遍认为自伤与自杀是截然不同的行为。 自杀者意在求死,自伤者意在求生(行为动机是关键)。 自伤行为多发生在青春期,而自杀者以45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跳楼/河、割腕、刎颈和服毒等)。 自伤者人口特征 性别:男:女 = 1:3 年龄:15~20岁青春期年轻人 自伤工具:精致刀具,如刮胡刀、美工刀、 碎玻璃镜片等 常见自伤部位:手腕、手臂、大腿 罕见自伤部位:脸部、胸部、腹部 自伤原因:释放压力或愤怒,无感觉疼痛,或想死。 自杀者人口特征 性别:自杀成功--男:女 = 3 : 1 自杀企图--男:女 = 1 : 4 年龄:男性--15~24常见,45岁±高峰期 女性--随年龄增长,55岁后成功率较高 人生阶段:自杀成功率—老人年轻人 自杀方式:枪支、上吊、跳楼(山 / 海)、 刎颈、服药或吞毒(女性常见) 自伤 自杀 自杀损伤:会阴部位切除,精神分裂症患者 自杀损伤 颈胸部多处刀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