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的美读教学
文言文中的美读教学
为了融入文言语境,与古人作心灵的交流,感知古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我们必须运用“读”这一武器去攻文言这一堡垒,打开这扇语言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味它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一.用诵读感染心灵
读,就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或不能很好地诵读文言文,究其原因,其一,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在读时不懂得控制语气和语调,不懂得掌握节奏,诵读课文时读错、读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二,教师缺乏对诵读正确的认识,认为让学生能死记硬背课文即可。其三,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急于求成,认为诵读不是快捷有效、能迅速提高考分的捷径,也就置之不理了。
根据目前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诵读时读出感情,这才是阅读文言的较高境界。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皆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可见,阅读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平心静气,不急不躁,而且还要经常读,长期读,充分品味,读出文本里蕴涵着的情感意蕴。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有很多地区……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示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叶圣陶,《阅读的秘密在哪里》)叶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通病,究其原因,一是受到了教学进度的限制,二是缺少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学意识。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课上不引导学生读,没有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课后也不安排学生读,即使安排了,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时不去涵泳、咀嚼,不动感情,至多只求读通、读顺而已。他们的目标定在考试要求上,考试考什么,我就学什么,别无他求。这样,学生在学文言文时,什么课前预习、什么查阅工具书等等,都不去管他,完全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考试族。其中,诵读的缺失,留下极大的隐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张必锟先生针对文言教学提出了“一个转变”和“一个转移”的教学方法。“一个转变”是指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一个转移”是指把立足点从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张必锟,《关于文言诵读的几点考虑》)。这两个“一个”的核心,其实是要求加强诵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占据了学生在读中独立领会和欣赏的时间。有些文言,若不诵读,它的好处、妙处难以分析出来;有些在文言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能靠学生自己诵读,反复的有感情的吟读,然后才能有所意会。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一文中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我们的教学要依靠学生自己去“读”,激励学生在优美的语言实践中充分吸收古代文化遗产的精髓,高质量的积淀文言语感。
要让诵读感染心灵,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先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这是最起码的阅读准备。诵读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读书人最常用的方法,现延续至今,仍然有其可取之处。宋代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其步骤是:“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要求读要有一定的量,这样才可以达到朗朗上口的程度。读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强调诵读者不是文章的旁观者,诵读应该积极热忱的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作品内涵。一个字、一个词,在诵读者的心目中,不应该仅仅是白纸黑字、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有生命的客体、有活力的具象。诵读者应该读出古人那种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博大的胸怀;诵读也要能激荡着读者的胸怀、陶冶着读者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从而修身养性,其乐无穷。包建新在教《归去来兮辞》时,联系辞赋的语言特点,讲究诵读吟咏,入境体情,采取自由读、接力读、齐读、思读、比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的妙处。这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案例。(包建新:《文言文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基本观念》,《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年第11期)
因此,诵读是我们文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0章数据离散程度.doc
- 第07章 宏.ppt
- 煤矿防治水规定四项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
-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ppt
- 点睛网-国际贸易.docx
- 立方根教案2013.doc
- 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与医疗待遇的思考.doc
- 立于诚信为人之本.ppt
- 税务总局:希望广东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doc
- 潘婷洗发水空瓶子详情介绍.doc
- 2022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2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2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2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2年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2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2年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精细答辩技巧.pptx
- 2022年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2年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