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点睛网-国际贸易.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睛网-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法(二):货物贸易法(上)[字体: 大中小] 主讲人:杨帆专题二:货物贸易法一、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一)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构成了合同的内容。货物买卖合同的必备内容:价格构成、交货地点、安排运输、安排投保、进出口通关手续、风险转移。把每一个要素打乱了进行排列组合,每一排列组合起一个代号,这些代号就是贸易术语。贸易术语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易程序。 发展到现在,贸易术语常用的就是13个,这13个贸易术语有一个成文化的规则——《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商会(一个国际民间组织)在1936年时就编撰了第一期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背景:1927年,有一个英国人和美国人买卖一批罐头,采用了最时髦的贸易术语——FOB,英国人是卖方,美国人是买方,FOB在英国是由买方安排运输,但是FOB流传到美国的时候,变成由卖方安排运输。两人一等等了半年,最后双方争执起来,采用了仲裁,选择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仲裁院。根据他们各自口岸的贸易术语的解释规则,他俩谁都没错,但是当官司打得差不多的时候,这批罐头肯定显然过期了,货物损失也造成了,而且斯德哥尔摩仲裁院说了:本案无法可依,只能依据公平原则,双方都没错的情况下,各自承担50%的丧失。这个案子就结束了,结束了以后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要从事国际货物买卖,贸易术语不能到一个口岸就随意改变,必须需要一个国际推广的过程,所以1936年国际商会就编制了最流行的国际贸易流行术语,之后经过6次修订,现今使用的就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这个通则中间,解释13个贸易术语。1.这13个贸易术语有三个基本规律:(1)根据卖方义务,从小到大分E、F、C、D四组。其中卖方义务最小的是EXW(工厂交货),卖方在工厂交货,出了工厂就概不负责了。卖方义务最大的是DDP(完税后交货)。(2)进出口手续一并解决,除了EXW、DDP,其余11个都由卖方办出口,买方办进口,EXP是进出口手续都由买方办,DDP是进出口手续都由卖方办。(3)组别特征:E组:卖方只需在所在地备妥货,交买方即可。F组:卖方须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C组:卖方须将货物交给自己安排的承运人。D组:卖方须将货物运至边境、进口国港口或进口国内某地。(二)1980年公约1980年公约即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的地方叫《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988年1月1日生效。中国是这个公约的原始缔约国,所以在很多对外货物买卖的场合公约都有适用的可能性。框架: 1.适用范围2.公约内容(1)合同成立(2)权利义务(3)违约救济(4)风险转移1. 适用范围 (1)公约适用于缔约国中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两层含义:首先,公约判断一个货物买卖合同具不具有国际性,考虑的是买卖双方的营业地必须位于不同国家;其次,买卖双方的营业地一定要位于公约的缔约国。公约的缔约国截至2005年底有59个缔约国,除了俄罗斯,几乎所有的贸易大国都参加了公约。注意两个条件:第一,营业地一定要在不同的国家。比如,一个营业地在中国北京的公司,和一个营业地在日本东京的一个中国的子公司签订了合同,这个合同适用公约。其次,这两个不同的国家都一定是公约缔约国。 (2)由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中国保留)案例:一个营业地在美国纽约的公司,和一个营业地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公司签订了一个买卖合同,原本不应该适用公约,因为俄罗斯不是公约的缔约国,但是,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叫做法律适用条款,双方当事人选择美国法作为合同争议应该适用的法律,当这个合同有了争议的时候,就应该适用美国法律作为应该适用的法律,但是构成美国的法律包括美国的国内法,也包括美国参加的1980年公约,国际公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国内法和参加的国际公约相冲突的时候,公约优先。所以,最终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选择的法律,根据当事人自治原则,再根据国际法优先适用原则,转而适用1980年公约来解决纠纷。 中国政府在1980年核准加入公约时对这一条款做出保留,原因:中国政府认为,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说选择中国法适用于合同,买卖双方本质意识上就是想适用中国的国内法来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本身的意思不想转而适用公约,否则就直接选择1980年公约了,公约这一条规定跟买卖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是相抵触的,所以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中国在加入时对这一条款就做出了保留。 当一方当事人为中方当事人,这个当事人对外订立的买卖合同只有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适用公约呢?对方当事人一定不能在中国,对方当事人的营业地一定得在另一缔约国,此时签订的合同才可能适用1980年公约。如果对方当事人营业地不在公约缔约国,无论它的合同中间如何约定,最后不导致公约的适用,因为中国政府在适用范围中等于只承认适用范围(1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