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构造地质学 压力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影主要可分为平直纤维状、弯曲纤维状和粒状 四、实用价值 四、实用价值 四、实用价值 常见变形纹的形态 1)平行排列的变形纹。 2)“x”型变形纹,是交叉滑移的结果,其锐角等分线与局部主压应力的方位一致。在“x”型变形纹内常有包体填充。 3)透镜状或菱形变形纹,局部主压应力与透镜体之长轴相垂直。 4)弧形变形纹,局部主压应力平行于弧形之对称面。 5)扭式变形纹,由于粒间旋转,引起颗粒接触面附近的变形纹方位发生旋转。 石英的变形纹的成因分类 1)底面型(变形纹与底面之间夹角0~5°)。变形纹极点极密出现在和晶轴C极密成小于5°的位置,这种变形纹较明亮,间隔宽,有时略弯曲。 2)近底面Ⅱ型 (变形纹与底面之间夹角6~15°)。变形纹极点极密出现在和晶轴C极密大于6°而小于15°的位置,其特征类似底面型。 3)近底面Ⅰ型(变形纹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6~30°)。变形纹极点与(0001)16~30°处出现强极密。 4)柱面型(变形纹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81~90°)。变形纹极点在与(0001)成81~90°之处出现强极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的变形温度或强应变岩石中,多出现柱面型变形纹;在快应变速率中,如冲击变质岩,或低温强应变岩石中,可出现底面型变形纹。 变形纹的成因 一般认为石英变形纹主要由于位错滑移所形成。 变形纹—般平行滑移面,可能相当于滑移面内的位错阵列。 由于矿物晶体在应力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晶格位错滑移,在滑移面上造成一些空位,有利于固体扩散及某些元素和液相物质的富集,造成在成分上和主晶有微小差异的显微构造,表现出小的光性差异。 另外,变形纹可能是应变阶段出现的亚颗粒壁。 一般而言,变形纹是塑性变形的产物;利用变形纹的分类可以进行动力学分析以及定性地确定P、T、ε。这方面的内容将在岩组学中进行较详细地介绍。 在光学显微镜下,变形条带的特征是: 1)据Christie测定,变形条带的宽度一般小于0.05mm。 2)石英变形条带的边界较为清晰,形态比较规则,一般呈平直带状,有时出现带状边界的一侧向波状消光过渡的情况。 3)有时可见折线式或锯齿状边界。折线式边界相当于应变椭球体两组无伸缩面即最大剪切面的方位,其钝角等分线与颗粒拉长轴相垂直,即是σ1的方向。 4)石英粒内的变形条带大部分与变形纹相垂直。 5)变形条带不仅在单个颗粒内发育,而且可以在许多颗粒内形成联合的相互平行的变形条带。 变形条带是晶格滑移的结果,因而是塑性变形的产物。石英粒内变形条带在方位上变化很大,但多数与C轴近于平行。在岩组图上,根据石英多晶集合体内变形条带亚组构的形成,可以推断岩石变形最后阶段的应力系,主要原则是: 1)与C轴相交小于10°的变形条带极点,围绕最大主压应力轴σ1具25~60°的小圆环带,并形成于高剪切应力面内;2)大多数变形条带与最大主压应力轴σ2约成45°相交。 亚颗粒的使用价值 1)光学显微镜下,亚颗粒内如出现波状消光、交形条带、菱形页理等变形特征,说明是动态恢复。从亚颗粒形成的时间来判断,如果亚颗粒在变形过程中形成,那么,它就是动态恢复。TEM下,亚颗粒内如发现相当大的位错密度,说明是动态恢复。 2)亚颗粒边界进行系统测量,两个边界的交线为σ2,钝夹角等分线为σ1锐夹角等分线为σ3。 3)测定亚颗粒大小可以估算古应力值。 动态重结晶的机制 动态重结晶的意义 静态重结晶的成因 静态重结晶的特征 运动学分析 S-C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旋转碎班系可分为σ型和δ型两大类 1、σ型:发育楔状结晶尾,结晶尾的中线分别位于碎斑系对称轴和结晶尾参考面的两侧(图Ⅱ-9)。σ型进一步可划分为σa型和σb型。碎斑系孤立地发育在相对均匀的基质内为σa型(图Ⅱ-10) 。碎斑系与基质的S—C面理组构密切相关为σb型。S与C所交之锐角指向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图Ⅱ-11)。 地质意义 中间参考面与旋转碎斑系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2、δ型:δ型碎班系的特征是结晶尾细长,根部弯曲,与碎斑连接部位使基质呈港湾状,两侧结晶尾的发育都是沿中线由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图Ⅱ-12)。δ型碎斑系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褶皱式重结晶尾、倒转碎斑系和复杂σ—δ型碎斑系。 雪球构造 所谓雪球构造是一种同构造运动的旋转构造,最常见的是石榴石变斑晶的雪球构造,变形之前,石榴石变斑晶中细小的包裹体排列成Si(即早期的内部S面),此时Si与周围基质中的片理(Se),一致(图Ⅱ-13,a)随着变形作用的进展,石榴石变斑晶发生滚动,使得石榴石内部Si与Se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S型构造的形成。由于石榴石的这种滚动过程有点象滚雪球—样,所以称为雪球构造,如果仔细观察S型包裹体排列线与周围基质片理的关系,便可推导出石榴石变斑晶的滚动方向。 布丁构造 脆性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