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33795.ppt.pptVIP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33795.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33795.ppt

4、孔、孟比较题 提问方式: 特点:从《论语》《孟子》中选观点近似或相左的文段来结合着让考生进行分析。 ①结合二者,谈谈对文段中(或另选的)某句话的理解 ②谈儒家思想中的**观 (战争观、交友观、义利观、诚信观、孝悌、仁爱等) ③比较二者的某观点上的异同点 * 误点一: 1、无视小视选择题,毫不或极少借鉴; 2、过于依赖选择题,抄袭而无己见。 误点二: 1、找不到结合点 2、结合点理解错误 3、不顾结合只就一方大说特说 误点三: 语言表达磕碰多甚至缺乏应有的逻辑。 存在的误点: * 答题策略: 1、结合二者,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 从同向或异向角度迅速悟出“结合点”,而后紧绕它融合文本理解展开简答。 ①用自己的话诠释句意。 ②联系语段的相关文句确立结合点。 ③互补综合成答案。 *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2、谈儒家思想中的**观 ①把握各语段在结合点上的侧重点。 ②互补综合成答案 【切记:用自己的话正面表述/分点表述力求全面 】。 *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承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承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孟子.万章下) (2)结合下面文段请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交何友?举例论证怎么交友。 组织答案:交有德之友。平等诚实地对待朋友。通过交友,提高自身的人的修养 * 3、比较孔孟的某观点上的异同点(或:谈谈二者在某一思想上的共同点不同点) ①把握各语段在结合点上的侧重点。 ②孔孟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然存在相同之处—— ③二者在比较点上的不同。 ④组织答案。【异同点分开作答】 *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转】而已矣。” 结合下面语段,简要分析孔孟战争观有何异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伐与不伐,取决于民——能否使之避水火 从粮食、军备和百姓的信任上三者的选择上,看出孔子对战争的不认同。(仁) 相同点:孔孟的战争观均以“民本”“仁”为核心 不同点:孔子不认同战争,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孟子认为只要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战争,是可以开展的,因为它是为仁政服务的。 * 成德之仁 为政之仁 孔子核心:仁 爱 忠恕 道德 恢复周礼 继 承 仁政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核心: 贵民(民本)“保民而王” 制民之产 仁心 完美人格 道德规范 *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体系,仁分为成德之仁和为政之仁两个方面:成德之仁要求个人在爱的基础之上,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实施以忠恕 为核心的方法体系以塑造个人的完美人格;为政之仁就是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以周礼为落脚点、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成德之仁是出发点,为政之仁是目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仁学思想是在继承孔子仁学的核心的基础之上,通过先验的“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得出仁政,要求执政者“保民而王” :贵民(民本)思想是核心,以德配君和制民之产是对贵民思想的落实。 *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2)下面选段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