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0课《峨眉山月歌》ppt课件2.ppt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0课《峨眉山月歌》ppt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10课《峨眉山月歌》ppt课件2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中共有10字五个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月悬挂在娥眉山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自读诗 理解诗意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峨眉山月歌》的主旨思想 本诗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