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件 (共33张PPT)
如:第10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批注:外貌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堂课的重视,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感的老师。 韩麦尔先生: 是一个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语言、有强烈爱国之情的乡村教师。 四、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 的××命运、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品味欣赏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比喻,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生动形象地告诉小弗郎士,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2)、它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 * (3)“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些语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母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烘托出教室里浓厚的爱国气氛。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 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 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 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 国主义精神。 以小见大 灭绝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灭绝它的语言! 拓展延伸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完全征服中国,就必须使中国人成为“愚民”,其关键就在于学校教育。因此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就有针对性地破坏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首先,对中国的学校、图书馆等文教机关,采取轰炸、劫掠、关闭、限制等种种手段进行打击。日军所到之处,对中国的文教机关进行疯狂破坏。日军侵占东北地区之后,下令所有学校一律停办。其次,屠杀与迫害爱国抗日的师生,削弱师资力量。1932年我国东北地区尚有中小学教师24000余人,到1933年只剩下16000 余人,其余8000多人受到逮捕或杀害。中国的师资力量受到严重地削弱。再次,掠夺、焚毁文化典籍和进步书籍、教科书,为推行奴化教育进一步扫清障碍。据伪满文教部档案记载,仅1932年3至7月,日军在东北就焚书650余万册。 日本对中国的文教事业的摧残与破坏,是对中华文明的一场空前浩劫,同时也为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奠定基础。 在沦陷区,日本把日语订为必修的“国语”科,将日语的普及视为灌输“日本精神”、亲日思想的重要手段。而将原有的国语改称汉语。一年级小学生,一入校就在日语为主要语言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2、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 尾声。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桃花源记》课件 (共38张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31张PPT).ppt
- 2017湖南益阳高中语文语文教研示范课件师说21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陋室铭》课件 (共51张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北京的春节》课件 (共71张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清塘荷韵》课件 (共61张PPT).ppt
- 2017版统编教材七上六单元《天上的街市》课件(20张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诗歌二首》课件 (共22张PPT).ppt
- 2017年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三峡》课件 (共21张PPT).ppt
- 2017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46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