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课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docVIP

[中学联盟]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课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课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情况。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句式上的主要区别。 3.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本课学习素养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高考对接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着重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现象。 2.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般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 教学重、 难点 1.了解古今词义变化。 2.掌握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句式变化特点。 4.掌握浅易文言文的翻译 教学 方法 教师讲读与合作探究 教学 过程 1.古今汉语声调变化:古汉语调号有平、上、去、入。现代汉语调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汉语中的入声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古汉语中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 2.古今词义变化 (1)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 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2)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专指猪肉。) (3)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古指祭祀用的牲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 (4)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3.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宾语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副词作状语 +名词 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能愿动词 +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 “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名词活用作状语 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表示处所: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做一般动词。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交好)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 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 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文:把那些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所有收入都拿出去了。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将军身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名词活用为使动 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a.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 令尹南辕反旆。(旆,Pei,末端像燕尾的旗) c.形容词活用为使动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秦王恐其破璧。 d.动词活用为使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包括不及物。动词使动和及物动词使动两种。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来源:Z.xx.k.Com] 为。 不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 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a.名词活用为意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成以其小,劣之。 4.翻译技巧(翻译六法) (1)抄录法 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年号、国号、帝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在译文中均可抄录下来。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添加法 有些文言语句比较简练,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成分,译文应作必要的补充,使语句通顺明白。 如:若(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