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1章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2.数字虚拟人 数字虚拟人简称“数字人”或“虚拟人”,是为更加准确的描述和研究人体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指标而采用高科技手段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标准人体”真人尸体的从头到脚做高精细水平断层(小于1mm层厚)解剖处理,并实时采集全部数字高清晰图像。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 数字人技术因其所有数据均采至标准真实的人体,建立出男女标准人体数据集,就可提供日后模拟真实人体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人体从微观到宏观结构与机能的数字化、可视化,进而完整地描述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以及器官的形态与功能,最终达到人体信息的整体精确模拟。 为获取人体内部数据的愿望成为现实,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于1989年开始实施可视化人体计划(VHP)。委托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建立起一男一女的全部解剖结构数据库。他们将一具男性和一具女性尸体从头到脚做 CT扫描和核磁共振扫描。男的间距1毫米,共1878 个断面;女的间距0.33毫米,共5189个断面。然后将尸体填充蓝色乳胶并裹以明胶后冰冻至摄氏零下80 度,再以同样的间距对尸体作组织切片的数码相机摄影。分辨率为2048 ×1216。所得数据共56GB(男13GB,女43GB)。全球用户在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签订使用协议并付少量费用后,即可获得这一庞大的数据,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 韩国于2000年开始可视人5年计划,该计划已顺利通过前期试验,是世界上第二例通过人体切片来进行虚拟人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也是首例具有东方人特征的人体数据采集项目。 中国是2001年开始研究开发三维数字化人体模型,被列入国家“863”启动项目(“数字化虚拟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但在此之前,已有研究者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数字化虚拟人包括三个研究阶段: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虚拟可视人是从几何角度定量描绘人体结构,属于“解剖人”;如果其中加入人体组织的力学特性和形变等物理特性,就是第二代的虚拟物理人;而研究人体微观结构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则属于更高级的虚拟生物人,它是真正能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本质全方位反映人体的交互式数字化虚拟人体。 数字化人体切片 美国男性数字化人 中国虚拟人女一号 中国虚拟人女一号人体切片 3. 三维立体医学图像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三维立体医学图像的快速成像技术也日臻完善,因此形成了许多新的医学诊疗的方法和手段,在临床诊治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 (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治疗是在借助各种高清晰度的医学影像仪器的实时观察的情况下,安全微创地通过导管深入体内,对病灶直接进行观察或治疗的新方法。如实时、三维立体成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实时的、高清晰的向术者提供导管、导向的位置、局部循环结构、栓塞或扩张的效果等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信息。确保了对某些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介入治疗,为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率和存活率,改善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scopic Radiotherapy, S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它是一门新的治疗技术。它是利用CT、MRI或DSA等设备和技术,加上立体定向头架装置对颅内病变区做高精度的定位,经过专用计划治疗系统,既具有实时三维立体显示和计算机处理功能的手术计划系统,作出最优化的治疗计划,运用精准锐利的小截面光子束(mV级),中心照射方式快速聚焦病变部位,产生瞬间的高能量,杀死肿瘤细胞或截断血管来完成手术。照射时,由于照射光束边缘剂量下降很陡峭,就象刀锋一样锐利,因此如用射线照射时就称为“γ刀”,如用X线照射时就称为“X刀”。目前不仅可以进行颅内放射治疗,还可以进行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了,使得临床治疗手段有更多的选择。 1.3.6 虚拟内窥镜 虚拟内窥镜技术(Virtual Endoscope,VE)是将CT和MR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与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相结合,借助导航技术(Navigation)或漫游技术(Flythrough)以及伪彩技术来逼真地模拟腔道内镜检查的一种方法。具体说来,病人在检查时首先作CT、MRI 或超声等扫描,所得数据传入计算机后进行处理,生成便于计算机显示的数据,然后利用类似虚拟现实的手段对所要检查区域进行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观察是否有病变。显然,整个检查过程没有与病人身体有任何接触,避免了不必要的痛苦。 1.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