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流行性出血热(68p)教学课件.pptVIP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流行性出血热(68p)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预 后 本病病死率差别较大,野鼠型高,家鼠型低;从3~20%不等,一般平均5%左右。病死率高低不同的原因除与病型不同、轻重有关外,与治疗早晚,措施得当与否有很大关系。 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为是感冒,想“扛”过去,不住院救治或因医生误诊误治,可导致死亡。 死亡原因主要有:休克、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腔道大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病后恢复一般较顺利,少数重型病人可在病后遗有腰痛、多尿症状达1年以上。 流 行 病 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褐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它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黑线姬鼠 褐家鼠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 1.接触感染 由带毒动物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 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 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后受到感染。最近有报告在实验动物进行经口喂以带EHFV的食物感染成功的例据。 4.螨媒传播 我国已查见革螨人工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可在体内查到病毒,并可经卵传代,从恙螨也可分离到EHFV,因此螨类在本病毒对宿主动物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5.垂直传播 我国曾报告从孕妇EHF病人流产的死胎肺、肝、肾中查见EHFV抗原,并分离到病毒,及在胎儿上述器官组织查见符合EHF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均表明EHFV可经人胎盘垂直传播。沈阳军区医研所,在自然界捕捉的带毒怀孕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可发现有类似垂直传播现象。 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 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流行特征 病型及地区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和非洲,3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疫情最重。 正常人群血清中发现EHF血清型病毒抗体的地区遍及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沿海港口城市的大鼠(多为褐家鼠)自然携带EHFV抗原及/或抗体,表明它们具有世界性分布,特别是在沿海城市大鼠中扩散传播,因此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为重疫区,国内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本病发生,年发病4万~6万例,病例数占全世界的90%。 在我国流行已有50余年历史,累计病例已近200万,农村发病率比城市高,但城镇居民患病比较重,死亡率高于农村。 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 今年初我国流出热地区分布 年龄分布 季节性 全年散发,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从10月到次年1月,少数地区春夏间有一发病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其季节性表现为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 2000-2005全国流出热月分布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 云 挺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 人被感染是与带有病原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结果,人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体长期在自然界中保存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而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之为自然疫源地。 如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等。 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后所要开展的有关工作 个案调查 送血清样本 流行性出血热与出血热的关系 流行性出血热是出血热的一种。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