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解决课文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4.有效拓展,感受全国人民和台湾同胞的浓浓亲情以及灾难来临时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感受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生命对话。有机拓展,大量引进相关信息资料,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位、揣摩、诵读能力,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真正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灾区人民与全球华人的血脉亲情。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延伸。在有效听、说、读、写训练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大地震等方面的资料。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质疑课题: 同学们,大家知道台湾海峡在哪里吗?在我国版图的东南角,有一道长长的海峡,她是我国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平均距离有300多千米。(板画地图)一座桥,它跨越了台湾海峡,连接起了大陆的杭州与台湾(点出杭州、台湾)。它的名字叫做“生命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命桥是什么桥?)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开课点题,直奔中心,从题目入手,通过释题质疑,提出并整和有关问题,点明教学重难点所在,激发阅读探究兴趣,进而交代本课教学目标,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明确方向。 检查预习 概括大意: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不能用你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2.通过预习,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特别难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来交流一下。(骨髓、间隔、大地震动等词语进行正音) 2.听写生词。杭州、凋零、绽放、台湾、沉着、血脉亲情(两生在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个。最后形成板书如下:) 杭州 台湾 凋零 沉着 绽放 血脉亲情 3.用这些词语,再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故事发生在在1999年9月22日,杭州的18岁青年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它重新绽放。在台湾,李博士和一位台湾青年冒着余震危险,沉着地抽取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血脉亲情搭建起了生命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课下通过自学理解掌握生字词,课上只进行检测、有重点的指导即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相应增加了课内阅读训练的时间。 听写词语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又为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提供了“拐棍”,可谓一举两得。 三、品读赏析 感悟真情: (一)走进杭州 1.体会小钱命运的不幸: 1999年9月22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日子(板书日期)。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杭州看一看,不幸的小钱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命运。自读课文一、二小节,画出描写小钱命运的句子,细细品读,看哪一个词一下子揪住了你的心? 交流“静静地躺、苍白、红润、严重的、唯有”等词,生自由谈这些词带给人的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 教师充满深情地配乐朗读句子,进一步感受小钱命运的不幸。 角色体验:如果此时此刻你来到小钱病床前,你想为他做点什么?对他说点什么? 2.体会找到适合骨髓的“谈何容易”: 不幸之中有万幸,病魔无情人有情。最后找到合适的骨髓了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些词中看出找到适合骨髓的不容易? (交流“十万人、一个、几经辗转、终于”等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重点词,读出找到适合骨髓的不容易。 透过“几经辗转、终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亲人的四处求医问药,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新闻媒体的关注奔波……)对啊,一个“不容易”哪能写出找到适合骨髓的难度之大,所以,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谈何容易)再读句子,体会艰难。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二)走进台湾 在爱的包围中,不幸的小钱终于得救了,他的心里肯定充满了感激(板书:感谢),想一想,他首先要感谢谁?(台湾青年、李博士)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1.为什么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